1月保费人保财碾压平安产,国寿平安寿一哥之争渐高潮

2018-02-28   来源:新浪保险综合
分享到:
2月23日,保监会接连发布重磅消息,安邦保险集团正式被接管;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以及太平财险四大上市财险公司的五家分支机构被勒令暂停商业车险新业务……2018年的保险市场本就阴云密布,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寿险市场,有观点认为,安邦被接管至少证明市场没有谁可以逾越规则,个别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倒下去,业务结构优良的险企站起来,上市寿险公司的价值仍将被市场进一步证明。

  但在财险市场,上市公司则明显缺乏底气,监管重罚,杀鸡儆猴,2018年注定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无论怎样,神话破灭之后的大变革年代暗藏杀机但也蕴含机遇,检验险企发展成色的时候到了。

  近期,上市险企1月保费相继出炉,一场保费排位决战已经轰轰烈烈拉开帷幕:四大上市财险公司全部实现增长,不过增速差距较大;五大上市寿险公司表现更是泾渭分明,完成转型的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正增长,转型中的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却出现不同程度负增长。

  四大上市财险公司1月保费全部正增长,人保财险劲增26.20%巩固老大之位

  虽然监管重罚上市财险公司,给2018年的财险业平添了一项不确定因素,但从1月的保费收入来看,这一因素显然尚未发挥出威力,四家上市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842.0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35%。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与春节假期不无关系,2017年春节在1月,导致保费基数较低,2018年春节在2月,直接推高了1月保费增速。

  不过具体来看,不同险企之间的差距显然有点大:

  人保财险“扬眉吐气”

  2018年1月,过去多年被平安产险步步紧追的人保财险终得以“扬眉吐气”,在四大上市财险公司中以高达26.20%的同比增速高居榜首,仅就增速而言,领先平安产险超过10个百分点。26.20%同时也是其近三年来保费收入增速的最好成绩。2017年1月,其保费收入仅增长1%。

  二次商车费改之后,大公司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在财险市场更加如鱼得水,这或是人保财险增速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所在。此外,虽然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但大公司弹药充足,显然更有杀伤力与可持续性。

  平安产险略显落寞

  1月保费增速大幅落后于人保财险的平安产险,其16.65%的增速也同样低于太保产险,这与开门红开始前市场流传的有关平安产险将在开门红期间大幅加大费用投入的传言似乎并不符合。不过整体来看,虽然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但考虑到2017年其重新将信用保证保险纳入保费统计的因素,15.65%的增速其实已经是一个较高水平的增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交流数据来看,1月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要显著高于人保财险,前者达到了98%的水平,而后者只有95%。

  太保产险重振声威

  随着财产险市场格局不断演变,市场提及更多的是“双寡头之争”,“老三家”中的太保产险有逐渐被忽略之忧,但在2018年元月,其以亮眼的保费增速,重振声威,捍卫了自身“老三家”险企的尊严。

  2018年1月,太保产险保费增速达到17.59%,超越平安产险,仅次于人保财险,真正实现了“开门红”。有券商分析,太保产险增长预计主要来源于非车险业务增长。

  回顾2017年1月,太保产险保费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之后,加上转型2.0的开启,其2017年度保费首度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0%。

  太平财险大放光彩

  太平财险在经历2017年1月份逾20%负增长之后,2018年1月保费增速有所回暖,大幅高于2016年1月保费增速水平,与2017年全年水平相比更是相去甚远——2017年,其整体表现良好,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0.6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39%,高出行业平均增速,处于领先地位。

  据“慧保天下”了解,有关暂停四家上市险企五家分支机构商业车险新业务的行政处罚通知书早在2017年12月就已经下发,太平财险在2018年开门红年期间保费收入失却光彩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受到了此次处罚的影响。

  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三升两降,平安超越国寿仅剩一步之遥

  在“保险姓保,监管姓监”、“1+4文件”、“134号文”的大转折之下,中国寿险业在2017年已经渐感吃力,前11月,原保险保费虽然正增长21.11%,但规模保费却同比增长-5.57%。业内人士对于2018寿险“开门红”不红,似乎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近期五大上市险企1月保费数据的公布,还是不禁让人再叹一口气——苦日子真的来了。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的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则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长。

  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负增长21%

  多年来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中国人寿此时的焦虑或许并不比深陷泥沼的中小公司要少。随着大批“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偃旗息鼓,广泛铺设了分支机构、拥有庞大且稳固的营销团队的老牌险企被市场给予厚望,但中国人寿的表现却不尽人意,2018年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只有1268.00亿元,同比负增长21%。而在2016年以及2017年同期,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高达44%、30%。

  平安人寿距寿险老大之位仅“一步之遥”

  早已经完成转型的平安人寿,相较于中国人寿,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显然要更加从容。相比2016、2017年1月保费收入高达40%的同比增速,2018年1月平安人寿增速减半,但即便如此,仍然算得上行业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其一开年便大幅缩小与行业老大中国人寿的差距,就原保险保费收入而言距离中国人寿只剩下不足120亿元的差距。

  平安人寿强大的个险营销队伍一直为业内所称道,再加上其近两年的科技驱动转型,能否借机一举夺得行业第一的桂冠,在寿险方面实现所谓“超人计划”,将成为2018年寿险业的一大看点。

  太保寿险成就上市险企增速之最

  与平安寿险一样早已经完成了转型的太保寿险在2018年1月同样表现亮眼,同比增速在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一,达到了24%,总的原保险保费也达到了501.94亿元。

  不过相较于2016年以及2017年1月的原保险保费增速,太保寿险2018年1月的增速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前两年其增速分别高达60%、56%。

  早在2011年,太保集团便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方向,太保寿险果断压缩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同时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个人营销业务以及期交业务,如今,当初坚守的价值逐渐显现,助力其平稳“穿越牛熊”。

  太平人寿负增长7%

  过去数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太平人寿也在2018年1月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9.78亿元,同比负增长7%,而在过去两年的1月份,其原保险保费增速都达到了40%左右。

  这种负增长或是其有意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导致的。2012年,太平保险集团喊出了“三年再造”的口号,2014年完成计划后,又进一步提出了“精品”战略。

  新华保险终扭转负增长态势

  在经历了两年的转型以及长期负增长之后,大刀阔斧砍去银保趸交业务发力价值型业务的新华保险终于在2018年1月迎来了曙光。数据显示,其原保险保费收入186.3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0%,成为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中,三家实现保费收入正增长的险企之一。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曾公开表示新华保险已经“平稳顺利地度过转型期”,可以预计该公司在2018年之后的转型大潮中,仍将保持稳步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保费收入持续负增长,目前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在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中居于末位,排名第四的太平人寿,保费收入也几乎是其的两倍。新华保险,这家曾经跻身寿险市场前三的险企如何一步步收复失地,重现往日荣光,仍面临考验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