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治乱象升级:从“治标”走向“治本”

2019-05-22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2017年4月底,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拉开了整治保险市场乱象的大幕。

  两年间,监管部门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罚重处,“治乱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场秩序重塑、业务结构优化,处于转型路上的保险业,已经萌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势头。

  但乱象成因复杂,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再次对“治乱象”工作进行部署。“治乱象”这场持久战仍在继续。

“治乱象”这场持久战正在继续推进。“治乱象”这场持久战正在继续推进。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在前期乱象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开展深入整治,以巩固前期整治工作成果,防止乱象反弹回潮,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年“治乱象” 保险乱象有效遏制

  保险业“治乱象”始于2017年。

  当年年初,保险业站在了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对行业而言,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增长模式转型阵痛期“三期叠加”,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对宏观经济来讲,在经济下行承压的档口,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监管部门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

  当年4月底,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指出:“由于部分市场主体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贪快求全,加之一些监管人员位置不正、责任不强、履职不力等原因,金融市场乱象问题在保险业同样存在,集中体现为部分保险机构资本失实、治理失效、投资失控、营销失信、数据失真等方面,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一场整治乱象的持久战在彼时正处于高速增长的保险业拉开了大幕。

  自2017年4月底启动治乱象工作后,原保监会公开披露了34张罚单。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为26张。

  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34张罚单中27张都是由于保险机构存在欺骗被保险人的行为。比如,因为存在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原保监会对中美联泰大都会广州、北京、江苏、湖北、上海、四川等分公司分别开出罚单,与此同时,对中美联泰大都会总公司也进行了处罚,处罚理由是:该公司8家分公司的电话销售中心均存在电话销售欺骗投保人的违法行为,且违规保单占比较高。而总公司负责电销业务的经营和发展,统一制定各类产品话术,建立电话销售质量检测体系等。因此,总公司负有直接责任,未有效履行管理责任。

  “自‘治乱象’以来,分公司违法违规导致总公司同时受罚已经成为常态。”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倒逼总公司重新认识对分公司的管理,不仅仅是下任务,更是乱象治理与合规建设的主体。

  “治乱象”在2018年丝毫未见放松,特别是银保监会合并后,“监管姓监”的氛围更加强烈。

  原保监会及银保监会全年公开披露了28张罚单。其中,16张涉及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比如,2017年1至9月,永安财险总公司、省公司及所有开展车险业务的地市级分支机构的车损险、车损险附加险、商业三责险和商业三责险附加险相关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14个财务类指标的148个明细科目未按照监管要求据实统计,设定取数规则不当,导致向监管层报送的明细数据不真实,形成编制虚假报告的事实。

  从2018年的处罚情况来看,编制虚假报告问题成为监管重点,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及其分公司皆因此接到多张罚单。

  对于摆在桌面上的问题,坚决严打严罚;对于藏在桌子下面的潜规则,绝不姑息纵容。经过两年的整治,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多次表态,保险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也深刻感受到,保险机构对于违法违规问题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认为,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自身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保险业的形象也在逐步恢复,2018年,保险消费投诉量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首降。

  总体来看,保险业已经初步清理了行业乱象,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上。

  牵住“牛鼻子” 公司治理仍是关键

  一个久积灰尘的房间,初步清理只是第一步。

  银保监会提醒全行业应看到,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成因复杂,整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银行业保险业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一些重点领域重点机构的风险及顽疾仍然存在。之于保险业,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中小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

  《通知》要求相关机构,要对照2019年工作要点组织开展自查,坚持即查即纠、立查立改。要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要及时采取措施,要将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有效传导至各业务条线和各分支机构。

  具体而言,保险领域“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重点工作涉及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开发、销售理赔以及业务财务数据等五方面。

  乱象仅是表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很多问题的出现,表象背后的‘牛鼻子’都在于公司治理。”

  也是自“治乱象”以来,公司治理之于行业的重要性才通过各种乱象体现出来。从2017年、2018年以及今年监管者公开披露的涉及保险机构监管函来看,“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内部审计、考核激励等公司治理问题牵扯着方方面面。一位中小财险公司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已经认识到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前提,更是基业长青的基石。在现阶段,也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主要保障。他还透露,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不过,当前中小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问题还较为突出。近日,银保监会公开披露了对燕赵财险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这张决定书源于2018年银保监会对该公司进行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评估发现,燕赵财险在股东股权、公司章程及“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管理、内部审计、考核激励、发展规划、合规与内控管理、信息披露等八个方面,存在36项违法违规事实。当日同时披露的还有对都邦财险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问题也出在公司治理。

  《通知》中,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非银领域,今年“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重点工作均包含公司治理。因此,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治理仍然是“治乱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严”字当头 把握好节奏力度

  “突出处罚和问责,下大力气解决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对于非银行领域各类机构整治,《通知》如此表述。

  “‘严监管’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一个阶段的严监管恰恰是在为未来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积蓄能量,没有一个人人守规矩的制度环境,保险业将无法行稳致远。”不过,王国军表示,监管方式正在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转变。

  在原保监会2017年发布的《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2018年发布的《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强调“严”字当头的基础上,2019年“治乱象”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防风险与稳增长相结合,坚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治乱象,通过乱象整治解决和回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痛点和难点,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更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实现防风险、治乱象和稳增长、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二是削减违规存量问题与遏制违规增量问题相结合,坚持已发现问题整改和新问题查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强内控与严监管相结合,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乱象治理与合规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各级监管机构的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将严监管长期坚持下去。四是保持定力与把握力度相结合,既坚持对市场乱象的“零容忍”,又主动适应宏观形势变化,把握好节奏力度,严防处置风险的风险。

  “治乱象”的初衷,并非要将相关业务“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还原其本来面目,即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截至一季度末,保险总资产1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在自身运行稳健的同时,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1568万亿元,新增保单件数64亿件,赔款与给付支出3318亿元,持续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缓释风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