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着力点,保险业发挥保障功能助力脱贫攻坚

2020-05-06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险业发挥保障功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参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还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等试点。同时,发挥银保合力,为农户、小微企业增信,为脱贫攻坚和“三农”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保险业通过支持“三农”领域补短板、保障重点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强化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涉农金融服务。

  创新险种助力精准脱贫

  近几年,拥有有效的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机制的保险业在脱贫攻坚方面持续“供能”,深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通过主动扩大保险扶贫覆盖面,将保险服务延伸至农业全产业链条,发挥了保险防灾减损的特殊功能。

  由于很多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有“靠天吃饭”特性的农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业近些年创新推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主要针对的就是农业生产遭遇的旱、涝、寒冻等自然灾害风险,对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为降低“三农”风险,保险业创新了一批扶贫专属农险产品。例如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就是针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汇聚、分散和转移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发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让农民的收入进“保险箱”,以防范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市场风险,对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促进农业生产和脱贫致富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设施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手段为设施农业提供必要赔付、保障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政策性保险。如今,这类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提高设施农业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很多地区从2015年开始试点“保险+期货”业务。《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启动了2020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总计投入1.5亿元抗疫扶贫资金,联合44家期货公司及4家保险公司,为25个县的近19万吨天然橡胶提供价格保障,助力胶农及橡胶产业抗疫复产。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创新推出的保险品种多种多样。另外,诸如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也正在逐步推广,进一步提升专属产品保障程度,扩展责任范围。

  银保监会表示,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发挥好保险的兜底保障作用,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范围,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农业险种,探索推广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壮大,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从2007年的112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6万亿元,农业保险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扩大品种覆盖面和加大保障力度,对于贫困地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挥增信功能 增强小微信贷支持力度

  为农户、小微企业增信,是保险扶贫的又一重要途径。在4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引领和推动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六保”,其中包括发挥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增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纾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针对农户的保险产品主要有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扶贫小额人身保险等。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大多采用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模式,建立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农户在银行获取贷款。

  以平安产险为例,目前已开展“银行+保险”“政银保”“银行+保险+期货”“银行+保险+销售溯源”等多种模式,在为农户提供生产风险保障和收入保障的同时,通过科技打通数据孤岛,打通农业生产、销售、贷款、风险保障各个环节。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保险机构与银行、小额信贷等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提供保障农业生产与收入的保单,结合保单质押、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形成“保险+信贷”模式,为农民获得贷款提供便捷服务。

  贫困地区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在于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因此,不少保险公司正在扩大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的应用。另外,《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为更有力地支持生猪产能恢复,中国人保在加大生猪保险发展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3月份,在江苏徐州市落地全国保险业首笔“险资直投+生猪活体抵押”项目,据悉,某养殖户通过抵押18头能繁母猪,从中国人保申请到了10万元的险资直投融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