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险企相继发布了今年前2个月的保费数据,根据大智慧通讯社统计,四大险企合计保费收入高达2600亿元,在同比增速上新华保险一枝独秀,高达81.46%,其次是中国人寿。
民生证券金融分析师张磊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同比增速高是因为银保渠道回暖的贡献。“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各种理财产品的出现,保险公司未能做好准备,所以下滑明显。”张磊表示,“但是自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保险公司调整了策略,推出了更多偏理财类的短期产品,银保渠道得以回暖。”
从2014年以来的开门红就可以看出,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的强劲,比如新华保险1月保费收入共计273.79亿元,占2013年全年保费的26%,同比增长约130%,涨幅居四大上市险企之首。
“这种疯狂地冲规模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多是理财产品贡献的保费,所以保险公司成本也随之高企,负债端压力大。”张磊表示,但是保险公司在追求价值转型的时候,也有短期业绩的考量,不得不这么做。
四大险企前2月的保费收入各自如下:
中国人寿前2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015亿元,较2013年同期约729亿元,按年增长286亿元或39.23%;
中国太保周一(17日)晚公告,子公司太保寿险、中国太保财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59.19亿元,同比增长30.24%以及149.48亿元,同比增长14.98%。合计408.67亿元,同比增长24.2%;
新华保险首2月保费收入385亿元 按年增81%,至于相比2013年同期约212.25亿元,按年增长约172.9亿元或81.46%;
中国平安前2月的保费显示保费合计超过790亿元,同比增长31.4%。这是继1月中国平安保费收入535.72亿元同比增长41.5%实现开门红后,继续保持了较强的保费增长态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保费增速较为平缓,有分析认为,这是集团化的优势。
“国寿和新华都是单一的寿险业,和平安和太保都是集团化经营,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得以彰显。”张磊表示,特别是平安,丰富的业务链条,各个兄弟公司的客户等都可以共享,可以使其保险业务比较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
另外,张磊表示,平安近年来将保费重心下放,从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转而攻占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这样就必须利用个人保险渠道来争取保费。而国寿和新华等对银保渠道较为依赖的险企,在银行网点较少的三四线城市没有更多的优势。
截止发稿,四大险企A股均小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