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接连放出两道险企开业批复,已经筹建一年四个月之久的海南的海保人寿以及西安市的瑞华健康险获批开业。至此,年内已经有6家险企获批开业,而已经获批筹建,但尚未获得开业批复的险企只剩3家:融盛财险、国富人寿以及汇邦人寿。
自2017年4月项俊波落马以来,再未有一家险企获批筹建,能够赶上批筹的末班车,海保人寿以及瑞华健康无疑是幸运的。
然而二者又是生不逢时的,当下的中国寿险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期,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暴跌,个险渠道新单也大幅下降,大型险企尚且勉励支撑,不少中小型险企则更深感转型之痛。
幸运儿:资本闯关成功,海保人寿、瑞华健康获批开业
在《保险业低潮,然资本热度不减,6个月231个险企名称获预核准》一文中,慧保天下指出,从企业名称预核准的情况来看,各类资本对于保险业依然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监管却已经暂停了险企的批筹。统计显示,自2017年4月,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以来,监管部门再未批筹任何一家险企。
在《保险业低潮,然资本热度不减,6个月231个险企名称获预核准》一文中,慧保天下指出,从企业名称预核准的情况来看,各类资本对于保险业依然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监管却已经暂停了险企的批筹。统计显示,自2017年4月,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以来,监管部门再未批筹任何一家险企。
不过好在此前已经获批筹建的险企正陆陆续续拿到开业批复。5月29日下午,银保监会官网一口气放出两张保险公司开业许可,海保人寿以及瑞华健康获批开业。
从批文时间来看,这是2018年继黄河财险、太平科技保险、北京人寿、国宝人寿之后,年内第5、6家获批开业的险企。
很显然,监管已经有意识地收紧了资本准入,对于这些险企来说,获得开业批复显得尤为不易。批筹文件的有效期为1年,但2018年获批开业的6家险企从批筹到获批开业多多少少都已超出了这一时间限制。
海保人寿以及瑞华健康获批后,此前已经获批筹建,但尚未获得开业批复的险企只剩3家:融盛财险、国富人寿以及汇邦人寿。
根据已经获批开业的6家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这些险企一个典型的特征是,除北京人寿外,总部均不在北上广深热门城市:太平科技的注册地在浙江嘉兴,系首家总部位于当地的保险公司;黄河财险在甘肃兰州,也是首家总部位于当地的保险公司;国宝人寿在四川成都,系当地首家法人寿险公司;瑞华健康也是首家总部位于西安市的寿险公司。
如此看来,上述3家等待批复的险企无疑有着很大的获批可能性:融盛财险获批后将成为首家总部位于沈阳的财产险公司;国富人寿将成为首家总部位于广西的寿险公司;汇邦人寿也将成为首家总部位于西藏的寿险公司。
海保人寿:三大股东加持,医疗健康+互联网或是方向
海保人寿(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11日获批筹建,历经1年零4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获批开业。值得注意的是,海保人寿并非第一家注册地在海南的寿险公司,阳光人寿的注册地址也显示为海南。
根据此前监管公布的批筹文件,该公司由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思科(002653,股吧)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智信利达投资有限公司、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仲山裕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新建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本源建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前三家股东持股比例均达到20%。
从其股东背景来看,或不难窥见海保人寿未来的发展规划。海马投资集团系海南名企海马汽车的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在海南当地颇有声望,这无疑是海保人寿能立足海南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外两家持股比例达到20%的股东实力也不容小觑,两家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其中,海思科是一家集新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化医药集团上市公司;而易联众则是国内较早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公司之一。
显然,对于海保人寿而言,目前的股东背景将有助于其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医疗健康险业务。
海保人寿的董事长潘细亚、总经理李高峰均出自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永明人寿,而光大永明人寿在网销以及银保方面着力颇多,二人的经历或将也影响海保人寿的发展模式。
瑞华健康:老将联手出山,执着健康险
与海保人寿同时获批的还包括瑞华健康,其于2016年12月获批筹建,相较于海保人寿,筹备周期要更久。
保监会批复显示,瑞华健康由咸阳宇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实佳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置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禧嘉福璞缇客酒店有限公司、深圳市万纳托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5亿元,注册地陕西省西安市,营业场所上海市。
该公司最引人注目之处即为该公司的掌舵人:拟任董事长陈剖建,拟任总经理孙伟光。对于很多了解国内保险业发展史的人来说,这两个人都是不得不提及之人。
陈剖建,系天安财险创立之时的董事长,其1965年出生,17岁进入中央财经金融学院国际保险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曾在中南财经大学任教,1988年加盟刚刚成立的平安保险,先后担任管理本部副总经理、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平安保险(美国)公司董事等职。1994,尚不足30岁的他即出任天安财险总经理,后又兼任董事长等职。
陈剖建一共掌舵天安财险15年,直到2010年,明天系全面介入天安财险,陈剖建才选择离开。
与陈剖建搭档的孙伟光也是非常资深的保险业人士,其先后加盟人保、平安,其中在平安之时曾担任北京分公司负责人、总公司核赔部总经理等职。
其后他参与筹建新华保险,并担任副总裁。关国亮事发,孙伟光离开新华,参与筹建正华健康险未果,又历任美国Premia健康保险公司顾问、上海康众顾问咨询有限公司(TPA)、美国Well Point健康保险公司在华子公司执行副总裁等职,任职经历大多围绕健康险业务展开。
后来,孙伟光又参与了前海人寿的筹建,并出任总经理,不过很快其就选择了离开。2012年关国亮出狱之后意欲东山再起,孙伟光选择追随,拟任华汇人寿总裁,不过时至今日,华汇人寿的股权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加上瑞华健康险,这已经是孙伟光第四次参与筹建保险公司,而其与健康险的渊源也再度得到印证。
两位老将的联手出山将会给瑞华健康带来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生不逢时:行业转型期,考验股东耐力,经理人定力
自2017年4月项俊波落马以来,再未有一家险企获批筹建,能够赶上批筹的末班车,又较为顺利的获批开业,包括海保人寿、瑞华健康等在内的、2018年获批的6家险企无疑是幸运的。
然而二者又是生不逢时的。当下的中国寿险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期,两大主力渠道银保、个险双双承压,大中小型险企都深感转型之痛,新险企前途更显渺茫。
在回归保障的路上,被各大险企寄予希望的个险渠道压力逐渐显现。根据『慧保天下』得到的行业交流数据,2018年前4月,寿险老六家的个险新单保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行业整体的个险新单保费近2300亿元,同比下降13%。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前两年个险渠道热销的理财险陆续交费完毕,而新单保费又持续萎靡,或导致个险渠道出现新单、续期双降的情况,行业未来几年发展依然压力重重。(详情请见《持续负增长和旺盛购买力,这5大变化主导未来寿险增长逻辑》)
而专业健康险公司自成立至今也尚未出现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2018年一季度,人保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平安健康6家健康险公司合计原保费同比下降82%,但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却同比增长165%。
在失去“天时”的同时,此时诞生的险企想得到“人和”也并不容易。前几年的“保费盛宴”催生了一批“黑马”险企,纷纷打破行业“七亏八盈”的盈利规律,保险公司在各类资本眼中成为了现金流和赚快钱的代名词,保险牌照炙手可热。
在这股浪潮中进入行业的股东,对保险业带着满满的期望,当过高的要求和期望难以被满足时,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便难以避免。近年来,市场也不乏这样的闹剧:
2017年6月底,华海财险原董事会秘书、公司副总经理于晖在休假期间被解聘,随后发布《告公司全体员工书》,直指被解聘非法无效。
2018年开年,业内流传消息称,珠峰财险董事会通过临时会议免去李更总裁职务,随后,疑似为李更发布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开始流传,信中直指其与董事长陈克东理念与价值观有分歧。
其实,类似的故事远不止上述两个,虽然有当事人事后对部分消息进行了否认,但从其中也能窥得股东与管理层不合现象之一二。对于新险企而言,除了发展本身,股东的期望,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度,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其发展的“拦路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