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略有回升,代理人渠道回暖

2012-10-11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经历了7月份的低迷态势,8月寿险业略微恢复元气,四巨头保费有增有减,其中,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出现小幅度的正增长;财产险行业则出现8月单月保费增速回升的态势。

  保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保险业共实现原保费10727.24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财产险3535.60亿元,同比增长14.72%;人身险7191.64亿元,同比减少2.91%。就8月份单月数据来看,保险业实现原保费1140.66亿元,环比增长8.21%,其中,财产险41.21亿元,环比下降2.8%;人身险728.57亿元,环比增加15.6%。

  数据同时显示,截至8月末,保险业投资余额40538.49亿元,较7月末增加72.20亿元;保险业存款余额20698.18亿元,较7月末增加187.2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受全国范围内极端灾害天气影响,8月财产险赔付总额高达247亿元,较7月增长15亿元,同比增长30.6%,创今年以来单月赔付最高纪录。

  寿险四巨头有增有减

  数据显示,1~8月寿险保费达到6354亿元,相对上月情况有所回升。寿险四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和太平洋人寿分别实现保费2293亿元、919亿元、688亿元和669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32.48%、13.02%、9.75%和9.47%。

  根据单月数据,四大险企8月寿险保费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人寿20.1%、平安人寿17.0%、太平洋人寿-8.1%和新华人寿-12.3%,显然,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8月份单月保费均出现接近20%的增速,但太平洋人寿和新华保险却出现了负增长。但从1~8月累计数据看,四大险企保费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安人寿6.6%、新华人寿5.8%、太平洋人寿0.06%和中国人寿-3.2%。

  中国人寿1~8月实现保费2293亿元,较去年同期2370亿元减少了3.24%,8月单月保费达2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7亿元增加了19.81%;平安人寿1~8月实现保费918亿元,较去年同期861亿元增加了6.62%,8月单月保费85亿元,较去年同期73亿元增加了16.43%。

  相比之下,一度领跑的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保费增速略有放缓。太平洋人寿1~8月实现保费66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8月单月保费达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5亿元减少了7.69%;新华保险1~8月实现保费收入6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50亿元增加了5.84%,8月份单月实现保费收入61.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0亿元减少了12.29%。

  “目前保费增速出现停滞或下滑,仍然是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个险代理人成本上升而产能提升放缓,二是尚未找到明显的策略来规避银行保险监管政策的影响。”中信建投分析师缴文超如是认为。

  财险保费增速回升

  今年1~8月,财产险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536亿元,同比增长14.72%。相比之下,2010年财产险保费增速为34.5%,2011年则大幅降至18.7%,近3年来,财产险保费增速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除此之外,1~8月的财产险市场还呈现出费用上升的局面。缴文超指出,由于费用投入和价格战是主要的竞争手段,导致综合成本率呈现上升的局面,而国寿财险、太平保险和中华联合成为了今年的“黑马”。

  据公司披露信息显示,中国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1~8月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301亿元、647亿元和458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35.47%、17.63%和12.50%。就8月份单月财产险保费而言,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安财险22.2%、太平洋财险16.2%、人保财险12.5%,而1~8月财产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安财险19.94%、人保财险10.51%、太平洋财险10.46%。

  总体来说,8月份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速均较7月份有所回升。上半年平安财险业绩超出预期,综合成本率控制和保费增长两方面均领先于同行,这主要得益于平安集团综合业务、交叉销售的优势。中银国际分析,预计平安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速还会有所提高,但要注意到该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的保费收入基数较高,因而未来寿险保费恢复的幅度可能较小。而太平洋财险保费增速则保持平稳,一季度部分公司的恶性竞争使得较为谨慎的太平洋财险保费增速未能领先同业,而随着二季度以来市场秩序的好转,太平洋财险保费增速亦显著提升,近4个月同比增长14%。但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公司间竞争趋于激烈,中国太保上半年综合成本率达94.2%,净利润同比下滑30%。

  代理人渠道开始回暖

  据高华证券研报显示,8月我国保险业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收入恢复至小幅正增长。通过险企前期加大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以及代理人激励机制,大多数险企代理人渠道的月度首年保费收入复苏。

  中国人寿的代理人渠道月度首年保费收入增长强劲,增幅高于同业,且中国人寿银保渠道的首年保费收入也恢复了正增长,这主要受益于其新推出的重疾型产品和分红型产品;平安人寿的代理人渠道月度首年保费收入增长继续改善,部分原因是其加大力度推广利润较高的终身寿险产品;太平洋人寿也实现了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收入的小幅增长,但银保渠道首年保费收入仍同比大幅下降。另外,中国太平的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收入在8月份恢复温和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8月底开始推广万能险结算利率高于3.8~4%市场普遍水平的新分红型+万能险产品,

  显然,目前保险业仍然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市场利率较高将导致保险产品竞争力下降,过去几年居民收入增速较慢以及物价高水平运行则造成有效购买能力不足,使保险产品在国内仍属于奢侈品,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直接影响到保费增长。另从产品结构看,目前国内主要保险产品仍然以投资型保险为主,对市场利率较为敏感,同时,受制于投资收益低迷,保障性产品在短期内尚难对保费增长形成更多贡献。

  事实上,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的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费增速的高低起伏。近期,部分寿险公司已经在改变销售策略,一些保障期间较短、交费期间较短的保险产品开始在个险渠道销售,以期拉高销售业绩。在产品结构上,由于分红险保费份额出现了小幅下滑,传统型险种开始取而代之。比如,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全新改版上线的康宁终身重疾险,7~8月销售情况较好。此外,借政府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契机,诸多公司陆续推出以重大疾病保障为主体的新产品,或增加轻症给付功能,或增加保障病种,以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寻求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