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显示,国内外20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10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9%,持平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0月PPI同比增速有望止跌回升,预测均值为-2.7%,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6%)有所反弹。市场关注的10月信贷预测均值为5908亿元,低于央行公布的9月规模(6232亿元)。
信心指数 预测均值
50.5
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5,中位数为50.3,均较10月信心指数水平(50.2)有所上升。
10月官方PMI为 50.2%,比9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且在连续两月回升之后,首次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丁爽表示,统计局和汇丰银行的采购经理指数在10月都明显上升,确认9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的改善并非一时的波动,基本可以断定GDP同比增速已经在三季度见底,只要末端需求维持稳定,四季度经济将会小幅反弹至7.8%,全年增长7.7%。
不过,在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短期经济回升是否已成趋势还需观察,不排除明年一季度经济再次回落,二季度重新反弹的可能。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4%)
最佳预测:7.4%
彭文生:中金公司
沈建光:瑞穗证券
朱海斌:摩根大通
鲁政委:兴业银行
邱晓华:民生证券
杨 婕:未来资产证券
张 晶:华泰联合证券
宋 宇:高盛高华
陆 挺:美银美林
CPI 预测均值
1.9%
持平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10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都为1.9%,与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9%)持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在货币环境略微宽松的背景下,经济复苏迹象与信心日益明显、猪肉价格企稳略升、资源品价格上涨与租房价格回暖,11、12月份国内物价涨幅将较高,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上涨2.3%,全年CPI同比上涨2.7%左右,年内物价肯定能控制在4%的年初目标之内。
10月PPI同比增速将有望触底回升。调研结果显示,10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为-2.7%,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6%)回升不少。其中,摩根大通等4家机构给出了最高值-2.4%,中国银行给出了最低值-3.5%。
连平预计,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略有回落、前期稳增长政策以及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国内生产需求企稳并显现回升迹象,这将带来PPI触底回升,不过反转趋势的形成需要国内整体经济恢复的进一步确认,全年PPI同比预计在-1.7%左右。
9月CPI同比增速(1.9%)
最佳预测:1.9%
曹远征:中国银行
丁 爽:花旗集团
沈建光:瑞穗证券
鲁政委:兴业银行
陆 挺:美银美林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曹远征: 1.9%
丁 爽: 2.0%
沈建光: 1.8%
鲁政委: 1.8%
陆 挺: 2.1%
9月PPI同比增速(-3.6%)
最佳预测:-3.6%
杨 婕:未来资产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杨 婕:-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测均值
14.1%
略有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4.1%,中位数为14.0%,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4.2%)略有回落。
沈建光预计,由于刺激消费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十一”黄金周的带动,10月大部分消费品零售仍将保持平稳,不过受制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带动9月消费提升的房地产相关消费是否持续增长,仍面临考验。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随着房地产销售回暖,可选消费品零售将逐步企稳,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相对较高,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3.8%左右,较9月小幅回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4.2%)
最佳预测:13.5%
连 平:交通银行
李苗献:交银国际
朱元德:摩根士丹利
丁安华:招商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连 平:14.3%
李苗献:14.5%
朱元德:本期暂缺
丁安华:13.9%
工业增加值 预测均值
9.5%
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都为9.5%,较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9.2%)有所上升。
沈建光预计,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有所加快。他指出,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8%,为时隔6个月之后首次由负转正;同时,9月1日至10月15日,调度口径月累计发电量每日同比由-1.73%爬升至2.75%,各项数据均支持工业增速有所反弹。
连平认为,国内企业主动去库存状态已持续近一年,四季度可能随着国际宽松货币环境与国内稳增长措施逐步见效而接近尾声;近期企业补库存迹象已有所显现,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正增长也有助于补库存的持续,因此预计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企稳回升,全年增速在9.9%左右。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9.2%)
最佳预测:9.2%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
马 骏:德意志银行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陈兴动:本期暂缺
马 骏:9.4%
固定资产投资 预测均值
20.7%
有所加快
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0.7%,中位数为20.6%,较统计局公布的1~9月水平有所加快。
诸建芳预计,随着财政、信贷资金的陆续到位,基建投资明显加快,抵消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下滑影响,整体投资增速将小幅回升,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7%。
连平认为,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较前三季度有所回升,预计全年在21%左右,未来应关注潜在的投资过热风险。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0.5%)
最佳预测:20.5%
胡艳妮:中信建投
9月最佳预测者10月预测:
胡艳妮:20.4%
贸易顺差
255亿美元
有所收窄
调研结果显示,10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55亿美元,中位数为247亿美元,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277亿美元)有所收窄。
在出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10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9.5%,中位数为9.6%,均低于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9.9%)。
在进口方面,调研结果显示,10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4.3%,中位数为4.0%,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2.4%)有所加快。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不明朗,发达国家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预计四季度出口将好于三季度但改善幅度较小。
沈建光指出,早前结束的外贸晴雨表——广交会一期到会采购商比上届下降11.4%,欧美买家数下降了过半,协议金额也有所滑落,两项指标均预示着未来中国企业复杂的出口形势。
9月贸易顺差(277亿美元)
最佳预测:280亿美元
王志浩:渣打银行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王志浩:280亿美元
9月出口同比增速(9.9%)
最佳预测:9.9%
朱海斌:摩根大通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朱海斌:10.2%
9月进口同比增速(2.4%)
最佳预测:2.4%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陈兴动:本期暂缺
新增贷款 预测均值
5908亿
有所萎缩
调研结果显示,10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5908亿元,中位数为5950亿元,均低于央行公布的10月规模(6232亿元)。
诸建芳预计,10月新增贷款将保持较高增长,规模在6000亿左右,整体社会融资总量继续保持较高。
连平认为,鉴于9月M2增速已在14%以上,加之未来外汇占款增量会有所回升,预计四季度信贷增长保持平稳。不过考虑到季初存款减少、存贷压力等因素,10月新增贷款较9月有所下降, 与7月相近。丁爽预计全年人民币信贷的投放大致会控制在8.5万亿。
9月新增贷款(6232亿元)
最佳预测:6150亿元
朱海斌:摩根大通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朱海斌:5525亿元
M2 预测均值
14.3%
有所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10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4.3%,中位数为14.4%,均低于央行公布的9月水平(14.8%)。
诸建芳认为,考虑到季节因素,预计10月M2增速略有回落,同比上升14.4%左右。
连平分析称,尽管季初存款减少会导致M2余额下降,财政存款恢复增长对M2也不利,但由于外汇占款可能继续恢复增长、企业发债融资保持较高水平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10月M2增速会较上月略有回升,未来M2增速有望保持在14%上下波动,年末在14%~15%的可能性较大。
9月M2同比增速(14.8%)
最佳预测:14.3%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陈兴动:本期暂缺
利率不变 存准率
3家机构
预计下降
在给出利率预测的15家机构中,无一机构预计月内存在降息可能。在给出存款准备金率预测的13家机构中,中国银行、招商证券和摩根大通认为月内存准率可能会下降50个基点至19.5%。
丁爽认为,随着央行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上升趋势更加关注,利率下调的窗口已经关闭,而由于年底前财政资金的释放,加上资本外流的减速,流动性状况在11月和12月会有所改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率也在下降。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货币政策仍然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但是10月仍可能会降准一次。朱海斌也预计在年底之前央行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但利率将维持不变。
汇率 年底看至
6.28
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预测均值为6.28,较上月调研水平(6.31)有所升值。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11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082。
连平认为,在外围宽松的格局下,中国经济有企稳迹象,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总体升值态势,预计未来人民币依然有一定升值压力,但考虑到大幅升值对出口不利,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波动震荡或略有升值的运行格局。
不过,在沈建光看来,尽管美国推出QE3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强烈的升值态势,但鉴于当前暗淡的全球经济前景,中国出口增速与FDI仍将下滑,人民币升值很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