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11月20日)在第七届东亚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东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下简称RCEP)建设。“RCEP反映了地区国家的共识,明确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意义重大。中国将全力支持东盟推进这项工作,积极参与谈判。”
涵盖人口约30亿,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即将启动组建。
在目前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再次被提上议程,按照RCEP组建的预计时间表,东盟希望能在2013年年初启动谈判,并在2015年年底完成谈判,之后进入实施阶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日前表示,RCEP是东亚地区自贸建设的重要步骤,如果RCEP能够顺利建成,将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谋划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区
“RCEP的设想首先是印尼首先提出来的。”社科院亚太所区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道。早在2011年11月,在印尼巴峇岛举行的东亚高峰会上得到东盟10国领导人的正式批准,希望形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新型自由贸易协定。
而今年8月在柬埔寨举行的首届东盟与自贸伙伴国经贸部长会议上,来自东盟10国和澳、中、印、日、韩、新的经贸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就启动RCEP谈判达成原则共识并通过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
RCEP是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旨在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个领域。王玉主解释说:“组建RCEP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形成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自贸区,是发展东亚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RCEP是东盟-中日韩(即“10+3”)自贸区和东盟-中日韩印澳新(即“10+6”)自贸区的折中,秉承自愿加入原则。目前,除印度外,中日韩澳新(新西兰)等国均明确表示加入RCEP的谈判。
同以往的自贸区相比,RCEP的具体组建方法有所不同。王玉主分析,以往的“10+6”和“10+3”自贸区采用的是东亚自己的创新性安排,先展开贸易合作,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随后一步步去解决。“而关于RCEP的组建,东盟的设想则是在2013年到2015年底这三年的时间里通过谈判形成完整全面的自贸方针和框架,等到形成既定规则后,各国的贸易互通才继而展开。”
一旦RCEP自贸区建成,将覆盖大约30亿人口,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较高的自贸区。以泰国为例,泰国发展研究院的一项估算显示,RCEP对泰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4个百分点。
组建非一朝一夕
RCEP组建成功后于中国而言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利好。
昨日(11月2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前10个月,中国与东盟增长平稳,双边贸易总额增长9.4%。
而十年来,中国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也增长了5.6倍。去年,东盟更是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一旦RCEP这一全面、高水平的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同东盟以及RCEP其他成员国间的经贸往来将更加紧密。
对RCEP的意义和价值,王玉主给予高度评价,但就其当前RCEP的具体组建问题,他却谨慎表态:“我们的认知和参与是积极的,但也别过分乐观。”
王玉主说,关于RCEP未来的畅想,当下许多媒体和相关人士均表现积极,但目前对于这一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组建以及施行的具体办法却模糊不清。“RCEP具体要干什么?准备怎么干?谁来干?这些议题都没有说清楚。”
不仅如此,目前有关RCEP的谈判,涉及到东盟10国,以及中日韩印澳新6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利益。王玉主表示:“东盟许多国家自身的建设尚不完备,同中日等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对等的情况。RCEP建立后,关税如何裁定,协议如何签订,这些都是谈判的困难。”
此外,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许多差异,而除东盟外RCEP的成员国之间更是不缺矛盾和问题。泰国同柬埔寨的领土争端,日本觊觎我国钓鱼岛等问题都将成为阻碍RCEP谈判和组建的绊脚石。
“东盟预计以2015年年底作为谈判的截止时间,仅有三年的时间来谈判,且最终的谈判结果还要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间恐怕不够充足。”对此,王玉主同样心存疑虑。他说,“RCEP整体的方向和目标还是很好的,但目前还是先持观望态度吧。”
记者 胡健(实习生杨瑞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