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 M2增速放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
* 6月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是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 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6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为2.1%
中国人民银行周日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
央行网站刊登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当前货币信贷形势接受新华社采访指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放缓,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也更趋近于年初确定的13%预期增长目标;而6月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而通常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就比较充足。”该负责人称。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显示,一季度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为2.0%,较去年末的3.3%回落。
上述负责人指出,6月末M2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是存款同比少增,尤其是中下旬后商业银行加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力度,适度调整了月初过快的信贷投放节奏,同业运用渠道有较大幅度收缩,减少了存款派生。其他原因还包括,上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且财政存款同比少减较多,由此也相应地少增了一部分存款。
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14%,创六个月来新低,较上月末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分别高于上年末和上年同期0.2个和0.4个百分点,处在较高水平。根据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6月货币市场利率一度出现波动,全月拆借和回购平均利率分别上升至6.58%和6.82%,央行认为,6月货币市场利率的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包括美国退出QE(量化宽松)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以及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等。
该负责人强调,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而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变化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央行并指出,在人民币贷款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社会融资结构更趋优化,包括人民币贷款增长平稳,但占比降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带动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上升;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获得的融资明显增多。此外,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作者 李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