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今年曾经持续走强的TMT股票在高位陷入了震荡格局。特别是9月11日苹果发布两款手机新品之后,多只苹果产业链相关的TMT股票反而大幅下跌,机构投资者高位出逃。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荐股成功率极高的TMT行业分析师感到了不安。由于分析师评选时点临近,这些分析师为了拯救估值处于高位的推荐股票,各出奇招:召集数十家机构投资者调研上市公司、组织电话会议让高管表决心、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发布热门观点等。
但在不少机构投资者看来,今年TMT行情已经从“鸡犬升天”转向了“寻找龙头”的阶段。对于估值高企的TMT行业而言,IPO重启预期始终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量股价飙涨、靠故事支撑的“伪成长股”价格极可能会跌回原位。一些注重绝对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套现了周期特性较强的电子元器件股票,而那些具备门户与客户优势、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的优质公司,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则是跌下来就会买进去的品种。
反向路演盛行 业绩难超预期
有业内人士透露,近期深圳一位TMT分析师组织了近50人的调研团队,赶赴华东一家TMT行业上市公司调研。该公司股价9月以来出现了大幅下跌,虽然涉及了许多热门概念,但由于中报业绩表现不及预期,遭到了持股基金的杀跌。而这只股票正是该TMT分析师今年大力推荐的品种,虽然今年股价跟随TMT行业上涨,但距离目标价位仍有很大距离。该分析师也希望通过带领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稳定股价,为分析师评选争取一些票数。
“我今年上半年很少出差去上市公司交流。前阵子去了家上市公司,那情景只能用‘晕’来形容了。六十多个机构投资者到场,情绪亢奋,等着听上市公司高管出来讲故事。这只TMT股票是我去年年底买的,现在股价都涨了两、三倍了,还有人愿意去听公司怎么说。如果现在还进去,真是挺恐怖的。”一位从业多年的基金经理谈到今年TMT行业的调研“盛况”,付诸一笑。
据了解,今年请机构投资者到公司参观、做业绩推介的反向路演在TMT行业非常盛行。这样一来,公募、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对TMT行业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预期有了基本判断,清光了白酒股后就扑向了TMT行业。一位公募基金TMT行业研究员表示,今年上市公司交流的热情明显比以往高,而且多数TMT公司业绩今年处于触底反弹的阶段,短期业绩有保证,对于基金而言也有一定配置价值。
“公募买TMT这类成长股,还不是低位潜伏,而是业绩出来了才进去。多数调研过的公司,业绩怎样大家心里有底,很难有超预期的东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机构热捧TMT行业为代表的成长股,都是在博弈业绩,但今年中报并没有太出彩的表现,等到三季报披露,如果没有超预期的业绩,今年的年报就没有指望了,大规模撤离的情况可能会随之发生。
除了组团调研,电话会议、上门路演、推荐报告、新媒体信息等都是现在TMT分析师力推股票的重要手段。方法各异,但目的较为明确,就是为了让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有更好的了解,找到买入股票并持有的信心。但无论形式上如何努力,业绩最终还是需要在报表上体现。一位私募人士表示,TMT行业经历了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的调整,业绩可以说是“洗了个澡”,年初的估值也较为合理。而今年TMT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故事越讲越大,短期炒作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没有实际业绩支撑,上市公司再怎么忽悠,股价也迟早会回归合理的价值。
“苹果派”遭抛弃 “软实力”渐突出
9月以来TMT行业分化明显,硬件股走弱,软件股更强。以生产硬件设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多数出现了大幅调整,尤其是苹果产业链相关企业。由于苹果新手机定价与创新均不及市场预期,A股中靠苹果订单支撑业绩的公司也遭到抛弃。而互联网、传媒等“软实力”突出的上市公司维持了强势的股价表现。有投资人士表示,TMT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结构分化的阶段,周期性较强的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行业股票已经基本清仓,而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仍有望延续较好的股价表现。
9月初,微软[微博]收购诺基亚[微博]无疑是TMT行业的重磅新闻。诺基亚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引发了业内人士对TMT硬件类企业发展的疑虑。“硬件股就是有天花板,股价炒到一定位置就上不去了。硬件生产企业本身的盈利模式是重资产扩张,订单是客户给的,随时可能被抛弃,盈利不具有能见度。现在智能手机、平板行业都已经过了最兴奋的时期,剩下的就是更新和降价。硬件公司都有周期性,目前又没什么‘杀手级’的公司,大家都只能充当一个时代的英雄。”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说。
而对于注重“软实力”的TMT企业,上述投资总监表示,比如市场热捧的互联网金融股票,机构争议都非常大,认同的人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不认同的人则不愿参与。未来这类行业很可能是平台型公司独大的格局,拥有平台和客户的上市公司能够实现“通吃”。而具备这种实力的阿里巴巴[微博]没有上市,亚马逊[微博]、腾讯、Google均不在A股上市,所以目前A股还没能找到这类确定性较强的品种。
在这种“软硬分化”的格局下,传媒行业是近期TMT行业表现最强的品种。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传媒目前业绩和估值不匹配。传媒公司是充满变革的行业,是依靠人才的行业,不具备标准化生产的能力。无论是影视还是手游,即使有好的产品推出,也不能保证下一部产品的质量。目前,多数传媒股依靠外延式扩张维持着高估值。
IPO预期高悬 行业面临重估
今年以来TMT行业领涨A股。Wind数据显示,据申万行业分类,截至9月17日,今年以来A股表现最好的行业为信息服务业,算术平均涨幅达到96.74%,信息设备、电子行业的平均涨幅也超过了40%。随着股价的飙涨,TMT行业的平均估值也是A股最高的。根据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信息服务行业市盈率为46.01倍、电子行业市盈率为42.94倍、信息设备行业市盈率为42.06倍,占据了A股行业估值前三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管理TMT行业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对未来TMT行情持谨慎态度,毕竟不少股票价格已经透支了全年业绩增长。在行业整体高估值的情况下,尽管有分析师积极号召机构做多TMT股票,但业绩增长和资金流向才是决定TMT股票价值的关键所在。渤海证券行业比较中报业绩分析报告显示,TMT行业业绩增速下滑明显,与一季报增速相比下降了11.1个百分点。
由于9月中旬开始将有多款重磅消费电子产品上市,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三、四季度电子行业的业绩可能存在超预期的表现,对TMT行业不必过于悲观。不过,年内IPO重启的预期始终是悬于TMT行业与成长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不是IPO暂停,今年就不可能出现这波成长股行情。”一位基金经理说道。一方面,IPO暂停使得成长股供不应求,资金只能在现有的股票中扎堆;另一方面,IPO暂停使得不少TMT行业公司上市进程延迟,而产业资本需要退出,于是将资源卖给TMT上市企业,给了现有TMT上市公司进行外延式扩张的机会。如今年最为火爆的手游股,多数是传媒企业通过并购所获得的资源。
一旦IPO重启,大量TMT股票存在的估值泡沫就会被刺破。在供求关系方面,新股以更低估值上市将引发资金撤离高估值的老股票,追逐低估值新股;在外延扩张方面,IPO重启也给了产业资本更好的获利渠道,优质的资源不会轻易出让给已上市的TMT公司。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IPO重启将使TMT行业中高估值的“伪成长股”跌回原形,而优质品种则会跌出“价值坑”,形成较好的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