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银行账户管理改革

2019-02-25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银行账户管理对规范支付结算管理、维护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抑制经济犯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现行银行账户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同经济社会的契合度逐步下降,难以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需通过银行账户管理改革改进银行账户服务水平。本文结合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的实际,梳理银行账户管理做法及成效,对推进银行账户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管理成效

  (一)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作用有效发挥。人民银行作为银行账户主要监督管理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账户管理制度设计和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以规范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为宗旨,不断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在市场经济形成初期,有效遏制了企事业单位多头开户、逃废银行债务、私设小金库等扰乱经济金融秩序问题。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反洗钱法》等法规出台,强调对银行账户的监督管理以及客户身份识别和大额可疑交易监测,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2005年全国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建成,实现对账户业务的办理、查询统计和监测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的不断强化,一方面整肃了账户管理秩序,整治了乱开账户、出租、出借、出售账户等行为,有效防范各类资金风险,在反洗钱、反逃税、反贪污腐败和案件侦破、征信体系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类存款人的结算需求和资金管理需要。2018年,为落实国务院“放管服”要求,人民银行改进账户管理模式,决定在2019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完全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同时强化企业银行账户事中事后监管。

  (二)银行账户服务质效显著增强。在落实账户实名制,防范资金交易风险的前提下,银行不断优化网点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结算与融资的联动,完善系统改造,提升客户体验。创新性账户产品不断推出,柜面及非柜面结算渠道纵深拓展,实现了账户资金结算的便捷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结算需求得到较好地满足;电子渠道预约开户得到大力推广,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主柜员机、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在线预约办理开户业务;运用银行数据库、政府数据库、商业数据库等合法有效的信息平台,交叉验证企业身份信息,客户身份识别效率和准确性不断提高;设立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推出与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相契合的支付结算产品,服务小微企业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三)银行账户风险防控力不断提升。人民银行不断强化银行账户风险管理,通过账户行政许可、专项治理、业务监测、执法检查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开展账户业务,加强账户风险管控。按照《反洗钱法》及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等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银行账户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开户尽职调查、事后监督检查、交易与身份信息持续监控等内容,全面遏制了账户风险。持续的应用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动风险管控智能化与自动化,有效消除风险隐患。为有效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2016年人民银行联合公安部建成运行电信诈骗风险交易事件管理平台,实现电信诈骗犯罪涉案账户的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功能;印发《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行和支付机构按通知要求,建立单位开户审慎核实机制,加强对异常开户行为的审核和账户交易的监测。

  (四)企业开户服务持续优化。2017年末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指导意见》,从优化银行开户流程、改进银行账户许可服务、加强宣传培训、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对优化企业开户服务提出具体要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长效督导机制及开户服务考核长效机制,加强开户服务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在有效识别企业身份、防范企业开户风险的基础上,对最大程度提高开户审核效率,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增加企业开户办理过程透明度,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宣传等方面综合施策,取得实效。企业开户的非必要处理环节消减,平均时间缩短,成本降低,尤其是小微企业开户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对银行开户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政策建议

  (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对银行账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银行账户安全便捷使用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各项金融服务的重要前提,深刻领会取消企业账户许可,提升人民银行监管效能,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指示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以更实的举措将银行账户管理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集中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抓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建立宏观审慎银行账户管理框架。积极稳妥推进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要在组织管理、制度修订、系统改造、风险管控、培训宣导等方面狠下工夫,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和风险水平采取适当的银行账户管理模式,为后续其他金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做到“两个不减、两个加强”,即不减企业开户便力度和风险防控力,加强优化企业银行账户服务和账户管理。商业银行要转变惯性思维定式和管理思想,树立全面独立承担账户管理的意识,切实履行对企业银行账户全生命周期合法合规的主体责任,践行普惠金融义务,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切实履行服务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的社会责任。

  (二)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体系。一是结合本外币银行账户合一管理,加快银行账户统一监管顶层设计。目前的账户管理相关规定基本限于部门规章、条例,立法层级较低,需要在统筹这些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账户监管提供法理支持,如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单位账户实名制规定,为尽快推进相关工作,可先出台账户监管条例,统一监管规则、信息标准、数据提取渠道等,加大银行账户管理惩戒力度。二是取消现行单位账户分类,引入主办账户制度。参考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规定的不同等级,建立单位主办账户、辅助账户的分类管理模式,减少账户数量冗余,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三是加强部门间监管协作,建立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体系。以账户为桥梁,将金融、工商、公安、司法、质量监督、政府公共服务等部门的数据进行部分或整体共享,有助于落实账户实名制,加强打击违法犯罪的协同作战能力。四是构建诚信账户体系,推动建立银行账户违规联合惩戒机制。基于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开户主体设立唯一的身份识别码和客户社会信用信息综合档案,满足多部门监管和统计需求。

  (三)坚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激发银行提升账户服务质效的内生动力。可通过开展检查督导、随机抽查、建立账户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通报和问责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等方式,建立优化银行账户服务长效机制。积极支持银行开展有利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账户业务,提供精细化个性化账户服务产品。银行需转变账户管理理念,以账户质量和风险为核心,调整内部考核及激励导向,不以开户数量考核绩效,不放松对客户的身份识别,不忽视小微企业需求,不设置人为障碍和门槛,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账户服务空间。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办理流程和手续,整合开户和各类基本结算服务申请协议,强化客户身份信息核验和账户业务处理的辅助手段,可将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嵌入开户流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账户服务水平。

  (四)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监管力度。人民银行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强化账户管理、防范转移违法犯罪资金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任务将愈加艰巨,这是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面对的新挑战。一是人民银行应将监管思路和精力由严格事前许可转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上,监管重点放在账户信息采集、分析监测和现场检查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事中事后跟踪监管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对银行制度完善性和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监管,加强企业账户开立、使用等异常监测分析。充分履行行政机关的管理调控职能,压实银行管理责任的同时,推动建立企业银行账户业务自律机制、涉企信息共享机制及严重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等。二是银行要全面、独立承担企业银行账户管理责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和开户意愿核实手段,严格执行对账制度,对企业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异常加强监测分析,防止和纠正企业多头开户和账户数量异常增加,不放松对开户可疑交易的监测,定期开展自查自评,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三是加快建设全国集中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单位部分,将账户交易信息纳入账户管理系统,增强系统信息采集、查询统计、比对分析等功能,充分利用系统加强事中事后非现场监管、风险预警和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