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显著缓释银行资本压力,明年银行达标基本无压力

2012-12-11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近日,银监会连发多条通知,明确过渡期内分年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对已达标银行和未达标银行提出差异化要求,并提出了过渡期内的监管措施。

  “按照银监会提供的时间表,到明年年底,商业银行达标没有什么问题。”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虽然今后的六年过渡期监管标准将逐步提高,但是银监会新规中还包括创新型资本工具可以填充1%的资本充足率,这将显著缓解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不仅仅是明年,今后几年内股权融资频现的情况将不再出现了。”东方证券金麟告诉本报记者。

  明年银行达标基本无压力

  为了进一步减缓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办法》的压力,《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储备资本要求(2.5%)设定6年的过渡期:2013年末,储备资本要求为0.5%,其后五年每年递增0.4%。到2013年末,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6.5%、7.5%和9.5%;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5%、6.5%和8.5%。

  “按照这种要求,明年商业银行大面积达标没什么问题。”多位分析人士指出。

  银监会公布的2012年3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03%,相比2季度末12.91%有所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58%,较2季度末也有提高。

  在上市银行披露的三季报中,上市的16家银行中资本充足率全部在11%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也都超过8%。

  此前有媒体称,在中国版巴塞尔三新资本协议实施后,6家银行有望成为首批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银监会日前已开始对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银和招行开展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评估。业内人士测算,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后,银行将更加节约资本,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40-50个基点。

  工具创新缓释资本压力

  为推动和规范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银监会同时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鼓励银行在境内外市场发行各类合格资本工具,进一步明确了非普通股新型资本工具的触发条件和损失吸收机制。

  《意见》规定,当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时,属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触发事件”。当这类情况发生时,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本金应立即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减记,减记可采取全额减记或部分减记两种方式,并使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恢复到触发点以上;此外,也可立即按合同约定转为普通股,转股可采取全额转股或部分转股两种方式,并使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恢复到触发点以上。

  银监会认为,资本工具创新有助于减轻银行发行普通股对资本市场的压力,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以农行为例,3季度农行的资本充足率是9.76%,如果有1%的创新资本工具填充,那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超过10%,自然就不再会有股权融资上的压力。”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瑞银证券发表报告分析称,《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在为商业银行拓宽一级资本工具补充渠道,可以允许其他一级资本为1%的空间。

  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曾发表文章称,《资本办法》只是严格规定了各类资本的合格标准,并没有详细列出各级资本所包含的具体工具。因此,只要符合相应的资本标准,经过监管机构认可,就可纳入该类别的监管资本,这为创新资本工具预留了制度空间。比如,在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11.5%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中,8.5%的核心一级资本由普通股及留存收益等构成,这部分一般只能通过普通股增发或自身盈利补充,创新空间不大。但是对于1%的其他一级资本以及2%的二级资本,都可以通过创新合格资本工具的方式进行补充。

  文章还指出,资本工具创新已成为国际银行业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国际银行业资本构成较为丰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主要由优先股和混合一级资本债构成,二级资本工具主要包括次级债、可转债和二级资本债。从2000年至今,国际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全球以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计价的混合一级资本债累计发行额超过5000亿美元。巴塞尔提出后,荷兰合作银行、瑞士银行等也先后发行了符合新标准的混合资本债,有效提升了资本充足率水平。目前,我国银行业尚未推出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二级资本工具也仅包括次级债、可转债等有限的几种,资本补充渠道较为单一,资本工具创新仍有较大空间。

  市场需求充足是资本创新工具成功发行的前提。从发行范围看,混合一级资本债在境内、境外市场都具备较充足的发行空间。从国内市场看,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目前,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可转债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从市场容量、发行规模和以往案例看,两个市场都能容纳一定规模的资本创新工具。

  近期,多家银行开始密集发行次级债。

  据公开信息,目前两市上市银行中,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银行披露了次级债发行计划。

  可转债方面,7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发审委当日审核通过了公司申请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事宜。此前,民生银行2011年2月份公布再融资方案,计划募集资金约290亿元。其中,在A股市场发行可转债不超过200亿元。

  工行于2010年8月31日公开发行的2.5亿张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自2011年3月1日起进入转股期。目前,工行转债尚有2.3亿张在市场上流通,占工行转债发行总量的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