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诸多小市值股票成交低迷,日均成交额不足几百万,甚至屡屡出现“闪崩”。尤其是一些股东质押比例较高的公司,微量成交下的阴跌更值得警惕。而以目前估值水平来看,小票从原先的流动性溢价走向平价乃至折价的过程仍未结束。
分析人士认为,小市值股票成交低迷、持续下跌,是市场情绪和资金风险偏好等的综合反应。小股票流动性的折价是否加深,从年终之际的市场来看,仍难下定论。但今年以来A股市场这种流动性的变化模式,为投资者展现了追求成长机会中可能存在的市场自发性调整风险。
脆弱的小票流动性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12月以来,一批小市值股票日均成交额降至几百万元规模。剔除近期上市的新股,截至12月19日,127只股票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元,绝大多数是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小盘股。其中,20多只股票的日均换手率低至0.2%以下,显示成交极度低迷。
投资者可以发现,对于一些乏人问津的股票,一旦有大卖单出现,则可能遭遇“闪崩”。市场人士认为,资金出逃导致的个股闪崩只是外在表现,背后折射出的是小市值股票脆弱的流动性。由于缺乏流动性支撑,小市值股票股价呈持续下跌走势,尤其需要警惕一些股东质押比例较高的个股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放在市场整体缩量的背景下,小股票交易萎缩在预期之中,也是A股市场与全球市场接轨的表现之一。有别于此前多年A股市场存在的小盘股溢价现象,在成熟市场,流动性强、基本面好的大蓝筹更吸引投资者关注,能够享受流动性溢价;业绩差、交投不活跃的个股,承受流动性折价是常见现象,甚至沦为“仙股”。浦银安盛基金分析人士认为,不同质地、不同流动性个股在市场上的命运不断分化,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结果,是A股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小市值策略失效的背后
即将过去的2017年,随着小市值公司溢价快速消退,A股盛行已久的小市值策略走向失效。根据西南证券统计,A股涨幅与市值呈正相关:即市值越大的公司涨得越多,市值越小的公司涨得越少。从市值分布看,2000亿以上市值公司涨幅高达30%,之后收益随公司市值下降而递减,当市值降到200亿以下时,整体涨幅全部为负:100亿-200亿市值公司涨幅中位数为-15%,50亿-100亿的涨幅中位数为-20%,50亿以下的涨幅中位数为-25%。
西南证券策略分析师朱斌表示,A股各市值区间的公司业绩增速并无显著差异,剔除异常值(业绩增速200%以上与-100%以下的公司)后,反而是小市值公司的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大市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