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最近一次机构调整获中央编办核准后,新设4个部门包括债券监管部、创新业务监管部、私募基金监管部、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债券监管部的人员已全部到位,将在今年3月份正常运作。其余新设部门和合并部门也已陆续开始进入正式工作流程。
中国证监会最近一次机构调整获中央编办核准后,新增设的4个部门将从3月份起陆续投入正式运作。此次证监会新设的4个部门包括债券监管部、创新业务监管部、私募基金监管部、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办公室)。
而由于监管职能部门的调整,涉及的相关业务审批也将重新梳理。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否将被取消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专项资管中的标准化产品、也是占比最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将转移给新成立的债券监管部进行审核或事前备案。
债券部人员已全部到位
消息人士称,证监会新设机构债券监管部的人员已全部到位,将在今年3月份正常运作。另一业内人士表示,其余新设部门和合并部门也已陆续开始进入正式工作流程。
但截至昨日晚间,证监会官方网站上的机构设置尚未进行调整。
据悉,今年农历春节过后,中央编办便向证监会下发了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方案的批复。证监会官方网站在今年2月21日正式发布了内设机构调整的方案。此外,证监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成立。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合并为发行监管部;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合并为上市公司监管部;期货监管一部、期货监管二部合并为期货监管部;机构监管部、基金监管部合并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与此同时,新设立四个部门。
在新设的几个部门中,债券部的前期筹备工作较为成熟。早在2011年底,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债券办公室,由证监会原市场部副主任霍达担纲(霍达已升任债券监管部主任)。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为债券市场发展设立的办公室,此举被视为证监会力推债券市场改革迈出的一步。债券办公室的成立旨在推动公司债业务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创新产品发展。如今,除了公司债,公司债券监管部可能还将承担推进资产证券化、高收益债券等创新品种的重任。
专项资管存留存疑
证监会内部机构调整和减少审批项目的监管变化,引发市场对券商专项资管计划的关注。
据介绍,传统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共分三种——集合资管、专项资管和定向资管。其中,集合资管目前专指小集合,大集合产品已经停止发行,以公募基金替代。传统的专项资管是指,证券公司以管理人身份发起设立专项资管计划,依照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受益凭证持有人据此享有该资产的收益分配。
此前,券商的专项资管需要证监会审批,但基金公司专项计划只需在协会备案。由此,“双SPV”(编注:Special Purpose Vehicle,在证券行业,SPV指特殊目的的载体也称为特殊目的机构/公司)模式已经在业内产生,即由券商采用“小集合”嵌套“基金专项计划”,以基金专项计划为载体;可利用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的广泛投资范围,直接收购非标基础资产。
在证监会取消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后,事情开始变化。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其中包括证监会将取消3条行政审批项目,包括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审批、境外期货业务持证企业年度外汇风险敞口核准以及证券公司专项投资审批。
今年2月25日,证监会正式宣布取消该三项行政审批项目时,证监会表示,取消券商专项投资审批,是因为“取消该项业务,审批相应取消”。而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取消专项投资的行政审批是因为要改成备案制。
不少券商资管人士把此次“取消专项投资审批”解读为创新业务进步的里程碑,但让市场人士意外的是,日前有消息称,“专项投资”审批取消,专项资管业务也被取消了。
亦有券商资管人士称,资产证券化只是暂缓,并没有取消。一位券商资管公司人士称,证监会称取消的业务是“专项投资”,“什么是专项投资?是否就是指专项资管?证监会近日应会详解此事。”
市场预期,中国证监会将于今日新闻例会上对券商专项资管是否存留作出解答。
资产证券化归口债券部
作为专项资管计划中占比最大的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将会转移至新成立的债券监管部进行审核。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专项计划行政审批目录显示,截至2月24日,已接收申请材料的专项计划共有37个,已受理的13个。其中,除了中信证券“2013优选一期”无法判断是何种类型的专项计划外,其余36个专项计划无一例外均为ABS产品。
消息人士表示,此前曾一度传出ABS将转至创新业务监管部,但最终还是确定为转由债券监管部负责。“因为现在券商的ABS,已基本全属于标准化产品,且为非公开发行,风险较小、可控。”该人士说道。
记者 忻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