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
4月CPI同比涨幅扩大
分析称鲜菜价格上涨较多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4%。CPI由3月份的环比下降转为4月份的环比上涨,同比涨幅比3月份扩大了0.3个百分点。
其中,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鲜菜价格上涨较多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此外,余秋梅表示,新涨价和翘尾因素双双增加,影响CPI同比涨幅扩大。发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分别为1.4和1.0个百分点,分别比3月份增加0.2和0.1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增加0.3个百分点,影响4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4月份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加,与鲜菜价格上涨密切相关。据测算,如果剔除鲜菜价格上涨的影响,4月份不包括鲜菜的CPI环比下降约0.12%。
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4%,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扩大,有分析认为,2013年我国CPI同比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
但考虑到目前国内经济增速回升仍显乏力以及公务消费限令、禽流感疫情等非预期因素对食品价格的下拉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上半年国内物价可能不会明显上涨,通胀压力并不明显,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在2.8%左右。
4月PPI同比下降2.6% 创半年来新低
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PPI由3月的-1.9%下降到4月的-2.6%,4月份PPI走势继续下探,有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中金公司经济分析师赵扬此前表示,工业品价格的大幅回落,进一步消除CPI上涨的忧虑,工业品通缩将取代消费品通胀成为当前市场更担忧的事。工业品价格的通缩,将导致企业库存投资疲弱,可能形成总需求进一步下滑的恶性循环。
连平则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有所企稳、国内需求逐步转好、国内外流动性较为宽松等积极因素作用的显现,年内PPI回升依然可期,不过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的时点可能推延至三季度。
货币政策方面,交通银行研究中心表示,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短期内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央行仍将主要通过重公开市场操作来灵活调节流动性,保持市场利率维持在合理低位。“尽管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有降息的需要和压力,但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的考虑,降息还是会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