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举行了“从转移支付透视区域分化——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暨研讨会。研讨会上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地方转移支付依赖度增加,地区间区域分化现象初显。建议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报告指出,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建立之初就承载了过多的体制功能,扮演了“小马拉大车”的角色;转移支付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地方的内生动力;转移支付项目的配套要求让欠发达地区左右为难;转移支付制度亟待完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过去普遍认为,转移支付是在区域不平衡的条件下促进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解决的是区域公平的问题。而报告显示,转移支付并不仅仅作用于区域公平,在区域效率方面,转移支付仍然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
转移支付既要追求公平的目标,更要将公平的目标转化为效率的目标,转移支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区域公平转化为区域效率。因此,需要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公平与效率的融合。区域分化现象的实质是效率分化,与财政体制激励相容不足直接相关,“风险大锅饭”让地方政府难以成为真正的风险责任主体,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不确定思维,以公共风险最小化促进区域公平与效率的融合。
报告还指出,针对目前的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现状,需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促进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协调。一要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公平和效率的融合。二要调整转移支付定位,推动地方市场化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三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