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最后一批23家预披露和预披露更新信息名单,这也意味着IPO预披露及新股申报将暂时告一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23家预披露公司中,出现了11家银行的身影———无锡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盛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成为赶上“末班车”的幸运儿。
在银行A股上市已“沉寂”多年的背景下,如此密度与力度,有些出乎意料。
银行业密集预披露的背后,也透露出银行业上市的必要性。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发现,11家预披露银行盈利情况分化明显,部分银行业绩增速甚至不足5%,且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双升”(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显然,今年以来银行业信贷资产有所恶化,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已然等待不起。
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自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及宁波银行3家城商行集体上市后,A股市场近8年来就再没有见到新晋银行的身影。
无奈之下,曾在排队名单之中的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已选择了“转道”H股上市。
此次11家预披露的银行,悉数为商业银行。其中,5家为农村商业银行,6家为城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如此规模获准进行预披露,或许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审批有望松动。”国际财务管理师协会中心主任王陈认为。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11家预披露银行中,盛京银行的利润增速最快,2013年实现净利润48.76亿元,增速达39.37%;其次是上海银行及江苏常熟农商行,净利润增速都在20%以上,分别为24.51%及20.17%。
对于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盛京银行在年报中归功于“营业利润增加”。
对比之下,部分银行的盈利能力却堪忧。年报显示,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以及无锡农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已经放缓至个位数。如此盈利能力,不仅低于许多未上市商业银行,也明显低于已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过低的盈利能力,也为上述银行未来上市前景埋下了“绊脚石”。
不良贷款“双升”
资产质量是银行运行的一条重要考核指标。导报记者统计发现,已上市银行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趋势较为明显。
其中,部分银行一季度不良贷款增加额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去年全年增加额。如农业银行(601288)一季度不良新增额超过去年全年新增额的两倍。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给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带来了上升压力。”对此,王陈认为。
实际上,回顾2013年全年,在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同时,不良贷款整体“双升”就已成为焦点。据年报统计,五大国有银行2013年总计增加不良资产约4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贷款“双升”也成为拟上市银行的难题。导报记者统计发现,除上海银行、贵阳银行、盛京银行、吴江农商行和江阴农商行外,其余多家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其中,江苏银行、吴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和江阴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1%以上。
“资产质量恶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小型银行服务的多为中小微企业客户,违约数量相对较多,在此背景下,上市融资需求也就更为迫切。”王陈分析说。
山东暂无银行入围
在6月30日之前,尚有13家银行在证监会的排队名单中;而6月30日过后,东莞银行、锦州银行2家银行“掉队”。
对于为何没有预披露,截至导报记者发稿时,两行官方并未披露具体原因。导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盈利能力欠佳或许是一大原因。
以东莞银行为例,2013年该行净利润增速不足3%。但是,2012年东莞银行在拟上市银行中的净利润却增幅最高,实现净利润19.27亿元,比2011年增加6.02亿元,增幅为45.39%。
地域方面,江苏省成为此次预披露的最大赢家,多家银行入围。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并无银行在此次预披露名单之列,且目前并无一家银行出现在“排队”名单中。
实际上,按照硬性指标,山东省内齐鲁银行、齐商银行等已经具备了上市能力。但齐鲁银行由于此前曝出的伪造票据案,上市进程已经放缓;齐商银行则还需解决股权较为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低)等难题。
作者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