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近期股价大涨而受到市场持续关注的中信银行于昨天晚间披露其2013年主要经营指标,其中归属于股东净利润达到391.75亿元,业绩增幅同比达到26.24%。这一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已公布年报业绩快报的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而来自中信银行内部的相关人士则豪言,中信银行今年的业绩表现在上市同业中可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这一业绩表现是在当年处置高达107亿元不良资产的基础上获得的。
“2013年的银行板块业绩整体上中规中矩,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也会不错。”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但未来的银行股表现仍然不容乐观,虽然足够便宜,但股价上涨有压力,没催化剂。”
招行新增存款被反超
根据中信银行的业绩快报,截至去年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9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1%和26.24%。基本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同比分别提高了27.27和1.78个百分点。与早前公布业绩快报的浦发、招行相比,中信的营业收入增幅最低,但净利润增速却是最高的;而高达两位数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是浦发、招行难以比拟的。
公告还显示,截至去年末,中信银行的总资产已达到3.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负债总额达到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存贷款总额较去年初分别净增3965亿元和278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7.6%和16.7%。上述数据均显著优于浦发和招行。作为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同时也是零售业务领先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去年新增存款仅有2230亿元,已经被中信和浦发反超。而就在1年前,由于存款增速乏力,中信银行内部曾多次明令加大揽储考核力度,更把揽储作为2012年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作为一家以对公业务为传统优势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中信银行的存款尚未受到如招行那样的冲击,但这也只是短期优势。”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则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活期存款利率的放开,对公业务迟早面临来自大型企业客户的高度议价,对公业务的利差收入将会大幅缩减。”
“2013年的银行板块业绩整体上中规中矩,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也会不错。”他还认为,“但未来的银行股表现仍然不容乐观,虽然足够便宜,但股价上涨有压力,没催化剂。”
全年处置逾百亿不良
公告显示,截至去年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1.03%,较2012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就在1月末,通过股东大会审议,中信刚刚完成了总额达52亿元的不良资产核销,较原计划大幅增加了32亿元。该行行长朱小黄曾表示,上述不良资产主要就是近3年来钢贸行业出现的不良贷款。不仅如此,朱小黄上任以来,中信银行在廓清银行资产质量方面力度空前。2012年,因大幅增加拨备计提,中信银行当年的净利润增速只有不足1%,成为当年业绩表现最差的银行。而朱小黄及中信银行管理层也因此承受了来自集团内外的巨大压力。此前有报道称,朱小黄或将调任中信集团担任监事长,但该传闻仍未获得相关机构的明确回应。
而根据媒体引述朱小黄在该行2014年全国分行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显示,即便在去年,中信仍然完成了高达107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除了52亿元的核销外,还通过其他多种手段清收和处置了多达55亿元不良资产。
“中信的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该行去年较低的基数,以及在基本存贷款业务、创新的互联网业务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有分析师指出,“中信银行近期大力推进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推出了多款具备互联网金融特色的存贷款产品,在帮助该行应对存款流失和成本上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银行股反弹空间有限
春节过后的5个交易日,中信银行A股放量大涨37.12%,H股同期大涨12.26%,引领两地中资银行股告别去年末以来的低迷行情。市场传闻阿里巴巴[微博]拟与中信银行展开股权合作,对此中信银行曾发布公告称,不存在与阿里巴巴的股权合作,中信集团也答复至少3个月内不会有涉及中信银行的重大事项。
中信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去年6月份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创设“余额宝”,其唯一托管行便是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仅此一项,截至去年末就为该行带来近2000亿元的存款贡献。
中信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当年末该行的存款总额为2.25万亿。而该行行长朱小黄在近日召开的该行2014年全国分行长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末的该行的存款规模已突破2.65万亿,这也意味着中信银行2013年末的存款余额同比新增增幅将高达17.6%,而同期浦发、招行的存款规模增速分别为13.41%和9.6%。
自2010年开始,中信银行便成为支付宝[微博]基金支付业务的监督银行。南都记者采访中发现,中信银行内部人士对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的相关信息显得格外谨慎,而至于中信北京分行如何获得余额宝的独家托管行资格,中信与阿里方面均讳莫如深。
针对中信银行近期的飙涨,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许国玉认为,除了中信银行去年业绩的超预期增长外,充分计提拨备与大幅核销不良资产,推出POS网络贷等具有互联网金融性质的创新产品,也是该行近期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
“相对其他银行股而言,中信银行除主要控股股东以外的流通盘相对较小(中信集团+BBVA+港股比重接近93%),这令中信银行更容易在板块行情初期有更好的表现。”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飙则认为,“中信银行当前正面临管理层的人事更替,市场对于其后期改革的预期较为强烈,也构成该行上涨的动力。”
“近5年来,中信银行出现的7次独立行情中,除2010年6月9日之外,均未引起银行板块的大幅上涨。”他还表示,“制约整个银行板块估值提升的中长期利空因素仍然存在,这也决定了银行板块本轮超跌反弹行情虽有望延续,但后市空间已经有限。”
记者 李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