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在年度、季度报告盘点时,上市银行往往是最赚钱的亮点,然而资本消耗不断加速,资本金不足已经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头号问题。平安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有关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已通过证监会审核。而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除了平安银行,目前上市银行融资计划已超过3600亿元,不过多数以发债为主。
根据平安银行的定增方案,该行拟以11.17元/股的价格,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中国平安发行不超过13.23亿股股份,此次发行募集资金为不超过148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今年以来,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均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招商银行9月曾通过A+H配股方式获得资金338.26亿元,这是招商银行在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兴业银行年初通过定向增发募得资金总额235.32亿元,用于补充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除此之外,二级资本工具也被银行青睐。据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上市银行目前正在推进中的一级、二级资本工具发行规模已达3632亿元。其中,中行、建行、工行拟发行总额不超过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农行拟发行不超过900亿元的减记型一级资本工具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中信银行拟发行不超过37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兴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计划不超过200亿元。民生银行不超过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已获银监会批准。光大银行不超过162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计划获银监会同意。
上市银行扎堆发债凸显了银行“差钱”现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而且,从今年开始,此前发行的次级债将作为不合格资本补充工具,以每年10%的速度减记。在新资本管理规定实施后,银行业亟须寻找创新资本工具,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商业银行传统的内源性、外源性资本补充存在较大困难,但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仍会保持不低的速度,如果不考虑拓展融资渠道,很难保证2014年及以后商业银行保持较充足的资本水平。
作者 孟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