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程度不一,但进入三月后对公信贷需求普遍回暖,一定坍塌的消费类贷款需求稳步复苏——这是不少银行的共同感受。
校尉调查分析了部分银行,并试图了解他们3月份信贷投放力度与节奏。据调查,不少银行提及了一个拐点性的现象——不少主体信用不错,但平常没有那么注重流动性管理的企业,经此一疫后更加注重账面现金了。
救助性融资需求放量,整体信贷需求回暖
如果说二月份信贷投放环比急刹车,那么三月份的信贷需求则不同程度翘尾。
“个人感受,3月份对公信贷需求较2月份是有明显变化的。一是复工复产的企业多了;二是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利率和额度上都有支持;三是2月份多家银行任务完成都不理想,三月份必须要抓储备抓投放”,一位长三角上市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如此告诉校尉。该人士结论由汇总各分行上报大客户部的大型项目而得,其感知较具参考性。
另一名华南股份行资深对公客户经理则向校尉指出:三月份对公信贷需求确有上升。“尤其是一些中型及以下企业,随着复工一下子有了授信需求,这在往年是没有的”。
当然,也有银行的感受来得并没有那么“猛烈”。一家上市股份行对公条线人士告诉校尉,总体贷款数据继续呈增长势头,但与该行整体对公投放“不放量”的打法有关,该行的对公信贷增长并没有呈急上升态势。但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侧重的大零售资产端需求较二月份有所复苏。
“(信贷需求)3月份是在增加,但还不能说一下子就反弹可以带动整个季度了。目前据我观察:一些企业正常生产性融资需求不足,救助性融资需求较多。”一位华南区农商行高管如此向校尉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华南农商行高管告诉校尉:该行利用再贷款投放占比较大。“我们最近拿到了7个亿的再贷款额度,给到企业有4.55%的利率,这在我们当地还是蛮有‘杀伤力’的,很多企业享受到了优惠融资。”
“我们根据支付数据监测出来,本地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46%,整体的信贷需求也回来了。”江苏地区某农商行行长透露。与上述华南区农商行高管说法相同,该江苏地区农商行行长指出:从贷款类型上,目前企业短期融资行为较多。
该行长指出,相对而言,银行中长期信贷投放存在压力。“中长期贷款是随着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技术改造而产生的。企业投入不足,中长期贷款需求就不足。现在很多企业是求生式的需求,不是扩大生产”上述银行高管认为。整体看,他对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总量保持乐观,认为同比不会减少。
疫情给中小企业以流动性管理警醒
“我觉得疫情给了我一个新的观察角度。疫情之前,其实很多公司根本不要授信。我们客户经理追着它,它都不要;这次疫情给很多企业流动性管理这款块提了个醒”,前述华南股份行资深对公客户经理如此感慨。
疫情对不少中小企业的账面冲击,显然是明显的。此前,招行基于20753份调查问卷得出了一组尤为值得关注的数据:
2/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尚能支撑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16%。分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紧张,80%不能撑过3个月,27%不能撑过1个月;其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行业虽然营收受冲击也较大,但现金流压力较前者小。
“我们也是,收到了不少中小型企业的授信申请”,一家沪上上市行分管对公的高管告诉校尉。
前述华南股份行对公客户经理,从其一线从业角度,以设问的形式阐述了其差异化观察角度—— 疫情过后企业应该重新斟酌的行为。
首先.是否绷紧现金流去扩大生产?有的企业专注主营业务并且努力扩大产能,一有融资就去购买设备、原材料,形成存货。这在常规情况下值得鼓励,可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无法产生效益,存货无法形成现金,而且还有减值的风险,这加剧了企业面临的生存风险;
其次,是否应增加并购?很多企业将募集资金及银行贷款,全部用于并购和扩大行业规模。疫情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后,企业迟迟未能得到复工批复,现金流吃紧。盲目并购在减少现金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最后.是否继续拒绝银行融资?有的企业特别是消费类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平常现金流充裕,对送上来的银行融资非常抗拒。疫情过后,这类企业应具备申请授信的意识,毕竟不使用额度并不会产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