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随着各路资金快速入场,新三板日交易额持续创造着新纪录。4月1日,新三板的单日成交额再接再厉,达21.89亿元,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去年前11个月的月度成交额。
与此同时,新三板公司的股价也是水涨船高。截至4月1日收盘,仅以20日涨跌幅这一项来看,涨幅超过100%的公司便达到133家。
资金与股价的双双增长也带动了新三板公司的融资热情。数据显示,仅3月份就有231家新三板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累计拟募资超过153亿元,这一数据相对1月的42亿元及2月的43亿元增长超过了250%。
中科招商50亿创纪录
具体来看,3月公布定增预案的公司中,拟募资超过1亿的公司有25家。募资金额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中科招商、均信担保、中海阳,具体数额分别为50.4亿元、4.13亿元、4.0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招商超过50亿的定增方案也刷新了此前九鼎投资创下的35.3亿元新三板单次融资纪录。
分行业来看,与“互联网+”直接相关的行业在3月定增活动中表现抢眼。其中,来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达46家,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有11家,来自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有10家。其他行业中,超过10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的仅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2家。
从定增目的来看,与A股公司经常用于收购或扩产不同,大部分新三板公司定增的目的都为了补充流动资金。而目的涉及对外收购股权的仅有风华环保、九恒星、第六元素、万通新材、地源科技、紫新科技、伟诚科技7家公司。
机构参与占比超七成
成交额持续创新高的背后是各路资本对于新三板这一新兴市场的疯狂追捧,尤其对于那些原来就是新三板交易主力军的各路机构投资者。这一特点在新三板定增中也表现出来,据新三板论坛统计,3月的231笔定增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增发的达177笔,占比达77%,而去年全年的定增中这一比例尚为59%。
市场人士认为,机构投资者对新三板定增热情的提升有多方面原因。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新三板定增,不仅可提前获取筹码,享受流动性迅速放开带来的溢价。同时,大部分新三板定增不设锁定期,定增股票上市后可直接交易,避免了锁定风险;发行价格更可通过协商谈判来确定,可有效避免买入价格过高的风险。
随着3月流传的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政策即将落地,参与新三板定增的机构投资者阵营又将迎来强大生力军,届时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的比例或将再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