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停两次逆回购,专家称并不意味政策收紧

2013-10-23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晨报讯虽然银行仍在叫着钱紧,央行却选择了暂停逆回购。昨日,央行再度暂停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前兆。

  逆回购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短期快速调整市场流动性的手段之一。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实际上就是向市场释放短期流动性,一般而言以7天和14天期最为多见。而逆回购到期,则意味着向市场收紧流动性。

  央行最近一次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是上周二进行的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而在上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日,央行就已经暂停一次操作。市场人士认为,上周四的暂停主要是因为央行预警信贷增速偏快所致。

  据统计,本周将有共计58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到期,而无央票到期。也就是说,如果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无操作,则意味着央行将对市场实现净回笼580亿元。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微博]认为,暂停逆回购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即将收紧,也不意味着逆回购将会退出。他解释称,10月份财政存款大幅减少,流向了企业和个人存款,这些将变成流动性供应给市场所需。而进入四季度以后,本身贷款需求就会减少,一般而言,四季度的贷款只占到全年贷款总额的5%左右。也就是说,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强烈。

  “看政策是否收紧,要看银行间市场利率,而现在的利率较10月初依然在下行。”赵庆明表示。10月初,银行间市场利率普遍在4%到5%之间,尽管昨日货币市场回购利率小幅反弹,也停留在3%到4%之间。

  此外,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在赵庆明看来,也是此次暂停逆回购操作的因素之一。从央行的最新数据来看,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升至27.52万亿元人民币,由于8月底为27.39万亿元,据此计算,9月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1263.62亿元。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所以增加的部分直接将映射到市场,成为市场流动性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