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SLF撒向11家银行,总额2500-3000亿元

2014-10-22   来源:云南信息报
分享到:
10月17日下午开始,多家银行向央行申请投放SLF(常备借贷便利)。部分银行20日傍晚称,资金已经到账。多位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确认,央行通过SLF向11家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及一些大型城商行投放SLF,总规模在2500亿-3000亿元左右,每家200亿元,期限3个月,但利率不低于3.5%,不会太高。

  央行投放SLF对象无差别性

  “央行明确要求,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和小微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并要求贷款利率低于常规水平。”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超宽松”,“央行政策信号很明确,任何对市场利率上行的预期“可以断了”。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稳中趋降。10月14日央行开展200亿元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意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据一位知情人士指出,10月17日下午,央行电话通知将投放SLF,要求紧急,且要求当天下午就提交抵押的债券,包括国债、AAA的信用债等。

  与市场传闻不一致的是,此次央行投放SLF的对象,不仅仅为股份制银行,也包括部分城商行。“央行的政策是敞开的、普惠的,不像外界所形容的有差别性。”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

  有券商报告称央行投放方式是PSL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说,SLF应该与存款偏离度的考核有关。限制存款增长就意味着限制了贷款,如果还要支持贷款总量继续增长,就只能发一些SLF,让银行的存贷比合格,继续维持贷款增长。

  针对有券商报告称央行投放的方式是PSL(抵押补充贷款),而非SLF,规模预计约3000-4000亿元。有银行人士明确向记者表示为“SLF”,但也有银行人士认为,此次投放工具并不清晰,介于两者之间,“叫什么并不重要”。

  “这是逼着用钱,让银行再加一轮杠杆。”一位获得流动性支持的银行人士认为。9月中旬,央行通过SLF向五大行投放了5000亿元。

  观点

  此次操作显示央行对潜在风险高度警惕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灝指出,此次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显示央行对全球不明朗环境下的潜在风险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表示,一连串的定向宽松政策只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尾部风险,但无法刺激新的房地产投资,进而刺激增长并缓解通缩的压力。因此,预期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具决定性的政策出台,包括可能会降低对抵押品质量的要求等措施,可能时间稍微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