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在与澳门一水之隔的横琴新区揭牌。除了有十几名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资深员工在这里常驻服务,还将直接引入澳门社工人才,为在横琴创业、就业、就学、居住、旅游、养老的澳门居民和横琴本地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横琴新区税务干部也来到这里,及时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税收政策和便利化办税举措。
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与内地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税务部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和微观企业运行的连接点,在其中发挥着强劲的发展助力作用。
跨境办税 打造直通澳门“全能窗口”
在横琴新区,让澳门纳税人更加便利地办税一直是推动税务部门深化服务创新的重要动力。“记得2016年以前,我每个月都要跑税务局,后来跑的频率越来越少,现在许多业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了。”港澳智慧城是首批澳门特区政府推荐进驻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内的33个重点合作项目之一,港澳智慧城(横琴)项目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容建国成为横琴税收服务创新变革的见证者。
2016年,由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全国首创、自主研发的V-Tax远程可视化自助办税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推行跨区、跨市、跨省、跨境可视化智慧办税,开创跨境办税先河,率先实现办税“零跑动”。为了让澳门居民更方便地享受这一创新服务,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先后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工银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澳工商联会合作开展跨境导办业务,在粵澳工商服务中心等场所开设纳税服务点,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澳门。截至目前,已有2万多名港澳纳税人使用V-Tax平台办理了5万余宗业务。
2019年4月,港澳纳税人便利化办税再次实现新突破。横琴新区税务局在广东省率先试点办税事项“一次不用跑”改革,7类326事项列入首批清单,90%以上日常办税(费)业务可通过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电子税务局全程线上办结,资料精简达43.6%。目前,非居民扣缴业务在横琴已全部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惠及3000多家港澳企业和众多有非居民涉税业务的居民企业。
在横琴试点推出“一次不用跑”涉税业务清单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又将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一次不用跑”从“税”到“税费”的全覆盖。
粤澳工商联会会长施家伦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澳门企业和个人到内地发展的意愿日益强烈。工商联会将通过与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合作,积极搭建粤澳两地便利化办税桥梁,进一步激发澳门企业家投身大湾区建设的热情。
税费减负 澳门企业扎根内地发展
2019年是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地生根的一年,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粤港澳大湾区个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集中发力,让诸多在内地发展的澳门企业获得减税大礼包。
珠海经济特区嘉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澳门独资企业,主要从事空调机外壳、电视机外壳等塑料制品的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供应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戴畅海介绍,公司近3年来营业收入保持约10%的增幅,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可达3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后,企业税负下降明显,预计公司全年可以少缴增值税约100万元。考虑到珠海市家用电器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效应,公司将用减税红利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竞争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下首个合作项目,产业园首席财务官张海鸿介绍,在2019年项目建设工程款预算中,增值税税率下降为企业减税约3000万元,省下的钱拟进一步投入到园区建设中。
实际上,早在2017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重大架构调整,税务部门就为其减免了近2亿元的土地增值税,2018年则减免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约147万元。税务“外援”助力园区发展保持更强劲势头。
不仅企业、园区收益颇丰,大湾区实施港澳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也让来内地创业就业的港澳高端人才获得感满满,进一步坚定了港澳高端人才在内地长期发展的信心。
在重庆,渝澳大桥刚刚迎来自己第二十个生日。1999年12月16日,为迎接澳门回归,由澳门天华集团联合重庆海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修建的渝澳大桥奠基开工,成为澳门与重庆两地人民友谊的见证。
20年来,当年和渝澳大桥同时成立的重庆华葡桥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葡公司”)也发展迅猛。在重庆市江北区税务局辅导下,华葡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按15%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公司财务负责人说:“从2016年算起,我们公司累计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达1040万元。减下的税费就是企业‘再造血’的本钱,这几年享受税收优惠减免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力量进行再投资。”在这一过程中,税务部门也积极探索“一企一策”措施,为企业解答了办税过程中的疑虑和难点,帮助企业正确履行义务,避免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