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金池业务并未叫停,资管规模破万亿在即

2012-11-13   来源:证券时报网
分享到:
资金池业务飙升的规模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监管部门为此在10月底进行了调研摸底,以了解各类资产的投资范围及发展情况,或许是这一举动引起了券业的不安。

  截至目前,券商资管规模已超过9735亿元,其中,集合理财资管规模约为1635亿元、定向资管超过8000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超过100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借助票据、资金池等业务的膨胀,券商资管今年实现规模的华丽转身,11月份资管总规模逼近1万亿元大关。

  不过,迅速壮大的资金池业务也面临着潜在的政策风险。日前,有传言称北京和深圳两地叫停券商资金池业务,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波动。证券时报记者向相关监管部门求证后获悉,该项业务并未被叫停,上述监管部门仅进行电话和面谈了解该项业务的进展情况。

  定向资管超8000亿

  统计数据显示,券商定向资管规模已超8000亿元,其中以银证合作业务为主,包含票据业务和资金池业务。而其资金源头正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资金,投资标的则是各大商业银行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应收账款以及其他投资项目。

  政策放宽使得券商资管能够利用定向资管承接票据业务和资金池业务,这种规模扩张对券商而言,或许是一个发展契机。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集合理财资管规模约为1635亿元、定向资管超过8000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超过100亿。由此可以得出,券商总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9735亿元。这意味着,券商资管规模从2011年年末的2819亿元飙至近万亿元,增长了2.5倍。

  “飙升的规模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为此在10月底进行了调研摸底,了解各类资产的投资范围及发展情况,或许是这一举动引起了券业的不安。”知情人士称。

  不过,深圳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表示,“潜在的政策风险显而易见,如果监管部门暂停信托承接票据业务和资金池业务的话,或许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于监管风险的考虑,暂停券商做这项业务。”

  信托的接力棒

  券商资管规模今日的暴增类似信托业的翻版。据了解,目前券商资金池业务模式与此前的资金池信托产品相近,后者的模式为,向投资者发行产品时,没有明确揭示投资标的,募集资金完成后建立的资金池由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运作。

  深圳某大型券商资管部门人士介绍资金池业务时说,“券商资管通过发行产品对接银行的资金池,项目、资金都由银行来兜底。券商资管实际只扮演了通道中介角色,在项目真实核查的情况下,应该没有什么风险的。”

  据了解,过去资金池业务和票据业务主要由信托公司来做,信托公司通过此类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在两三年内得以迅速增长。但监管层考虑到影子银行的风险,暂停了相关业务,银行于是找券商开展合作。

  “信托借助银信合作做到数万亿规模,券商资管同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上述深圳券商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说。

  搅动财富管理市场

  “资管产品规模的跃增有助于提升券商资管的品牌,但这也使得不少券商资管更倾向于扩增规模,而非提升投资水平。然而,资产管理追求的应该是绝对回报。”上海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说,“为银行打工并不是券商资管的未来。”

  在他看来,过度追求规模扩增或许会改变券商资产管理原有的生态。

  北京证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资金池业务及票据业务的增长,券商资管在其中只发挥通道作用,而非专业投资优势,“这种模式处于金融市场运行价值链的最末端,有可能被市场边缘化,会导致券商或被其他金融企业(如银行)吞没。”

  对金融行业而言,这一跃增或许将影响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合作,尤其会影响到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业务层次和规模对比。

  “乐观估计,在政策完全放开的前提下,券商资管规模或许可以超过信托公司,但通道业务并不是未来的创新方向,这只是券商资管做大规模的工具而已。” 深圳证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资产管理创新应该走差异化的路线,业务侧重点要与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不一样,才能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