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IPO自查报告或密集递交
在经历了严格的自查后,30家IPO排队公司挥别上市梦。留给其他排队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时间已经不多,自查报告的递交已进入倒计时。投行人士称,预计从下周起IPO自查报告的递交将进入密集期。
多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可能尚无公司递交自查报告,但不少企业已基本完成初稿,进入复核阶段。按计划,在月底大限之前,将有部分公司在3月中旬抢先递交自查报告。有排队公司表示,计划在递交自查报告的同时提交修改后的招股说明书。在他们看来,提前递交材料意味着对自家公司的自信,更是抢占未来上市的时机,提前“冲刺”才能抢到“头彩”。
自查进入冲击阶段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PO财务核查进展到了很关键的时候”。“我们听说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正式上交自查报告。”有投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不少公司初稿已完成,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如自查报告的落款由哪个级别的领导签字,还在等待证监会的最后确认”。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得的一家拟上市公司的IPO核查时间表显示,该公司由某大型投行承销,将核查流程以日为单位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经过系列访谈、尽职调查后,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在2月底草拟核查报告,并于上周将自查报告递交给监管机构,但最终递交自查报告的时间有所延迟,至今尚未递交。
“当时做这个计划是为了及早把材料交给证监会,也打出了提前量。”为该公司做承销的投行人士介绍,在实际操作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核查过程中,由于拟上市公司的配合程度不同,常常是边查边发现问题。“上周我们给公司反馈了很多需要补充的材料,希望一周内能把自查报告做出来,尽快上交。”
投行人士称,预计从下周起IPO自查报告的递交将进入密集期。另一家拟上市公司透露,计划在本月中旬递交自查报告。“这是公司和投行、监管层密切沟通的结果。”该公司人士表示,IPO自查阶段的截止日期是3月31日,预计不少排队企业会踩着这个时间点递交自查报告。“我们公司的情况自己心里有数,财务和流程都不会有什么硬伤,早点递交自查报告是向监管层表明我们有信心,希望被监管层抽查进行核查的概率低一些”。
企业绸缪IPO重启
值得关注的是,有IPO排队企业表示,除自查报告外,公司还将同时附上更新了最新财务数据的招股说明书。“我们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监管层也可以早一些给我们反馈,这样一旦新股发行开闸,我们也能争取抢个头彩。”
“本周是我们向有希望通过IPO大考和尽早上市的客户建议的递交报告的截止日期。”投行人士称,业界普遍预期,民营企业和新三板排队公司可能成为未来抽查的重点。至于被抽中概率较低的公司,其工作重点在递交自查报告后将转向何时发行上市。此外,该人士透露,由于IPO核查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投行和公司曾向监管层咨询是否能延期递交自查报告。“事实上,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延迟递交,这等于变相承认公司存在问题。”
按照证监会的部署,IPO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核查阶段,由发行人、中介机构自查;第二阶段由监管部门抽查部分公司的自查报告。姚刚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核查阶段结束后,IPO相应程序即可启动。证监会表示,最终启动时间暂无时间表。有希望抢“头彩”的公司透露,已按照4月或5月上市的时间表筹备相关工作。
自查震慑作用显著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不少企业积极筹备IPO的冲刺时,一些排队企业黯然挥别上市梦。
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多达7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查,具体包括拟在主板及中小板上市的丰康生物科技、南辉电子材料以及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斯菲尔电气、和时利新材、亚安科技、福特科光电、速升装备。其中,已过会的斯菲尔电气距上市仅一步之遥,但最终选择撤退,成为今年首家已过会但终止审查的拟上市企业。
在此前的两个月里,共有23家公司终止审查。目前,拟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排队公司中,有30家已退出排队的队伍。证监会3月7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排队企业数量为323家,但终止审查的公司达20家;主板排队公司中,沪市为175家,深市为361家,两市合计终止审核的公司为10家。
“这说明IPO自查的震慑作用明显。”市场人士表示,未来两周生死攸关,预计将有不少公司将在大限前最终选择撤退,预计终止审查的公司数量在3月下半月会大大增加。此外,3月31日自查结束后将开展抽查,恐怕会令一些心存侥幸的问题公司倒在“最后一公里”。市场人士表示,不论最后有多少企业终止审查,总体占比恐怕均会低于此前市场猜测的三分之一。
上周七企业折戟IPO 创IPO核查以来单周折戟之最
七家企业谢幕,创证监会IPO核查以来单周折戟之最。上周六,根据证监会公布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创业板5家和主板2家企业“终止审查”,至此,今年以来折戟的IPO企业达到29家。此次折戟的企业中,创业板的江苏斯菲尔电气去年4月24日已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就等实施批文,可谓是功亏一篑。业内人士分析,已过会企业有望将在今年4月开始招股。
据了解,5家创业板折戟企业,分别是江苏斯菲尔电气、江苏和时利新材料、江苏速升自动化装备、福建福特科光电、天津亚安科技。其中斯菲尔电气位于江苏江阴,主要从事电控与配电自动化设备、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产销,原拟发行12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5000万股。
另外两家主板(中小板)折戟企业分别为南通南辉电子材料、湖南丰康生物科技。其中南通南辉电子材料来自江苏,从事高性能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的研发产销。业内人士称,此前来自湖南常德的万福生科作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对湖南和农产品上市公司的核查更加严厉。
据悉,3月底排队企业自查结束后,将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此前已经通过发审会且完成财务检查的企业,将从4月上旬开始招股,计划在6月份完成,这和证监会的二季度抽查并不矛盾。消化完存量公司后将启动第二阶段,也就是恢复IPO正常审批程序。昨天,投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4月上旬开始招股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自查才完,且拿实施批文还有个程序,招股可能要到4月下旬。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本月7日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表示,根据财务专项检查的情况,3月31日以后,证监会将视拟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的自查效果,对自查结果进行抽查,IPO大概就可以考虑了。目前IPO过会未发的企业有88家,其中主板10家,中小板31家,创业板47家,其中陕煤集团和中国邮政速递的规模较大。
IPO撤单企业增至30家 创业板占据三分之二
随着新增7家拟上市企业递交终止上市申请,今年以来IPO“撤单”企业数量已攀升至30家,其中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占据三分之二。
据报道,上周,湖南省丰康生物科技和南通南辉电子材料两家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宣布终止审查,这是自2月7日以来主板再次出现IPO“撤单”企业。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更是“撤单潮”汹涌,共有江苏斯菲尔电气、江苏和时利新材料、天津市亚安科技、福建福特科光电、江苏速升自动化五家企业终止审查。加上此前一周宣布终止审查的云南蓝晶科技、君禾泵业、深圳市财富趋势,创业板今年以来终止审查企业总数已达到20家;再加上10家“撤单”的拟主板上市企业,今年以来IPO“撤单”企业总数已攀升至30家。
不过,虽然近两周IPO排队企业中没有出现新加入者,但细数目前的排队企业数量,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175、351、323家,总数仍达到849家,IPO“堰塞湖”现象仍有待进一步化解。
针对近日有媒体错误解读IPO重启时间的说法,证监会领导强调,IPO重启须待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全部整体完成之后。由于专项检查工作分为3月底结束的自查阶段和4月至5月证监会主导的复核阶段及随后的重点抽查,这意味着重启IPO很可能推迟至6月之后。
另据证监会网站最新公示的并购重组审核进度情况显示,华星创业的“申请人落实反馈意见中”备注已消失。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反馈意见回复已全部上报证监会。这意味着公司的重组审核按照审核流程,将在“审核专题会”讨论通过后,即可排期“上会”。
IPO自查投行集体焦虑:据说证监会要查问题树典型
IPO自查后与证监会往来事项,三月倒计时投行集体焦虑,“4.15”延期红线不敢触碰
3月投行自查逐渐进入复核阶段 可申请延期至4月15日
与王东(化名)交流的一小时中,他手中的烟没有间断。可怕、心焦、痛苦,这些词一直贯穿在他的讲话之中。
王东是深圳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在跟记者见面后的第二天,他就要带两个质控部的人先飞往南京,计划用一周的时间查完南京的项目后再飞到深圳。
“风声很紧,凡是有一点问题就得拿下来,”王东说,“据说证监会要查出问题,树立几个典型,可能平时只是小问题,但如果没有比这更大的问题,他(监管层)就把这个当大问题,这要不得。”
据王东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的检查方式尚未定下来,不过每组可能10人,至少抽40家检查,即届时被监管层抽到的项目可能要接受10人检查。
3月进入复核阶段
王东作为投行负责人,同时也是几个项目的签字保代,因为要统筹工作,所以他让另外一个签字保代带着项目组成员去现场检查,但在自查过程中,有些文件发行人董事长要求王东亲自签字。
“签了字责任是我来担,我不敢不到现场,明天就去,带质控部的两个人帮我一起,花三四天时间,在项目组核查的基础上再重新捋一遍。”王东说。
王东所供职的投行在会项目逾20个,目前查完的有二三个,“工作量太大,能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做完就不错了。一月份以来大家都在各个项目上,会计师的工作量也大,很多项目因为会计师配合不上被耽搁下来。”王东说。
王东打算在3月15日-3月20日之间,召集所有的核心部门总经理坐下来,一个材料一个材料的过。“过了就报,没过的就撤,实在有的项目没做完看看能不能申请延期。”他说。
困扰王东的问题是,此次证监会检查,如果项目出了问题,惩罚的不仅是保代,而是整个保荐机构,然而每个项目的情况参差不齐,发行人造假水平不一样,保代的水平也不一样,他又不可能挨个项目到现场检查。“我现在就等于坐在火山口上,”王东说,“我对质控部的人说,你们把眼睛睁大,不要把我折进去了。”
跟王东所在的券商一样,华东一家券商在会项目也逾20个,也只有两三个项目基本完成自查;有近10个项目现场工作基本完成,还差一些文件;还有近10个项目有的出现一些问题还需要跟发行人沟通,商量如何记录和表示,以及如何跟监管层沟通。
上述华东券商投行负责人黄敏(化名)告诉记者,待自查基本完成后,以质控部为主的独立复核人员会到现场对自查报告和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每个项目派2个人,自查人员也配合复核。
“这个不会花太长时间,独立复核人员主要起到指导作用,项目组成员也会主动交代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这样行不行,该怎么记录和表述,不会将问题藏着掖着。”黄敏说。
不仅是上述华东券商,兴业证券要求也是。自查工作初步完成后,项目组应向项目管理部报送《工作核对表》、本次自查工作底稿清单及自查报告,同时报送2012年年报补充材料或首次申报材料。项目管理部牵头就本次自查工作进行复核,复核本次自查工作底稿编制、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自查报告起草等情况,提出反馈及整改意见,并在必要时履行现场复核程序。
北京一老牌券商保代表示,3月初他手中的一个项目就要接受质控部的专项检查。“质控部会派人到现场花一个星期检查工作底稿和自查报告。”他说。
一名接近中信建投人士称,中信建投有的项目组自查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查漏补缺阶段,目前中信建投投行部已成立10人左右的小组,在3月初对自查完的结果进行交叉审核。
可申请延期至4月15日
上述两位投行负责人一致表示,对于在会排队项目超过20个的券商来说,能赶在3月31日之前把材料交上,已经相当不容易。
黄敏称,如果有项目实在自查不完,就要提前打好延期申请,可申请延期至4月15日。但黄敏并不希望用到延期申请、中止审查等方式争取时间。“这样就等于告诉监管层这个项目很难查,很容易成为抽查的对象。”他认为。
黄敏预计,已经核查完的项目可能会早一些上报给证监会,大部分材料应该会集中在28至31日这几天报。
为了加快核查的节奏,黄敏供职的券商投行春节前再次进行工作部署,主要围绕两个议题:一是创业板公司增长微弱的,要对大客户、新客户和毛利率高的客户做研究,如果增长很勉强就只能撤;二是对监管层提出的要求逐条对照布置,总结出几条共性问题,需要投行总部负责完成。比如核查券商与发行人有无关联交易,需要投行总部负责把董、监、高的亲属、朋友都捋一遍。
3月6日,黄敏所在的项目组又开会,针对现金交易处理如何跟监管层汇报、核查出的问题如何协调应对等进行讨论。“有时候两个保代对同一个项目的判断也不一样,需要协调。”黄敏说。
还有的项目组项目多,人手不够,想向黄敏借人手。“你必须明确告诉我你向我借两个人要干什么,如果是走访客户,这些客户的联系人是谁,如果没有具体操作性,那么我不会答应借人,因为他们本身对那个项目不熟,让他们重新做根本来不及。”黄敏说。
证监会鼓励IPO前先去场外交易
证监会近日表示,市场暂时未现大规模做空迹象,未来将继续加快QFII和RQFII的发展,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同时,对近期新股发行的“堰塞湖”,证监会也表示,鼓励企业IPO前先去场外市场挂牌交易。
融资买入54倍于融券卖出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8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指出,2013年1月31日起,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由278只扩容至500只,扩容当天,证券公司可供出借的新增标的股票共计2647.7万股,市值约2.6亿元,仅占新增标的股票A股流通市值的万分之二。扩容后前6个交易日,投资者融券卖出新增标的股票金额累计3.03亿元,没有出现融券卖出激增的情况。而融资买入额累计165.3亿元,是前者的54倍。总体上看,此次标的股票扩容没有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证监会还指出,最新一次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扩容,选取了吉峰农机、机器人、华谊兄弟、碧水源、燃控科技和蒙草抗旱6只创业板股票,截至2月底,6股累计融券卖出量为23.43万股,对其股价的影响很小。这6只股票占创业板流通市值的比重仅为8.1%,也难对创业板整体走势产生影响。
鼓励IPO前去场外交易
证监会近日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快QFII和RQFII发展。截至2013年2月底,共有215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去年新批准80家。此外,在香港上市、通过RQFII投资A股指数的4只ETF产品累计获批430亿元人民币投资额度,境外投资者认购非常踊跃。
新股方面,目前在证监会排队上市的公司依然超过800家。市场忧虑这些公司在某个时候大规模发行,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对此,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指出,证监会按照“积极疏导、自愿选择”的原则,鼓励企业申报公开发行前先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改变企业全部向主板、创业板申报的格局。适当放宽对企业申报前融资和在审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限制,明确在审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多渠道化解当前融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