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供暖期临近,中国天然气主力产区之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下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负责的川渝地区天然气生产进入提速阶段。
10月18日,界面记者获悉,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称中国石油)统一调配,今冬明春期间,其将为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提供天然气资源量约112.6亿立方米。
为了保供,今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天然气年产量预计超过2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7%。其中目前,高磨地区天然气日产量已达3520万立方米,比平常增长13.55%。
在天然气增量中,页岩气新增产量占近二分之一。截至今年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页岩气产量将达3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3.48%,其中长宁地区18亿立方米,威远地区15亿立方米。
据了解,在川渝地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天然气销售市场占有率为76%,用户涉及川、渝、滇、黔、桂五省市千余家大中型工业,2500多万户居民家庭以及1.2万户公共事业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营销部科长王宇介绍,在自有资源不能满足川渝市场的情况下,公司从中卫-贵阳的联络线下载资源作为补充。今年1-9月,已累计下载天然气19.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9.6亿立方米,几乎翻番。
目前,在川渝地区,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已完成六处管道互联互通点。除了加强常规天然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外,9月,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页岩气输气管道在川渝地区首次实现互联互通。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将适度压减非居民用气,增加居民用气。因此,为了保证今冬明春的居民用气,川渝地区将对部分非居民用户进行停产限产,时间约为90天。
在调峰准备上,川渝地区开工建设的第二座储气库——铜锣峡储气库在9月7日开始注气,日注气量18万立方米,目前已累积注气690万立方米。此前的相国寺储气库已于10月15日停止注气,累计注气量为16.8亿立方米,最高调峰量将达到2800万立方米/天。
按照规划,2035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将建成西南储气中心,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100亿立方米。其中,满足川渝区域季节调峰和事故应急需求的工作气量为40亿-50亿立方米;通过川渝地区外输管道,具备为全国管网调峰的功能,工作气量为50亿-6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