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综合报道,根据中国货币网最新数据统计,从3月1日至15日,被迫取消或延迟发行的债券累计金额达338亿元,而2016年同期金额为124亿元,今年2月同期数据为120亿元。
被迫取消或延迟发行债券的企业对此解释的原因均为:市场出现波动。记者注意到,取消或延迟债券发行的行业,集中在交通运输、钢铁有色等重工业。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表示,最近一行三会强监管和央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以及美联储加息等消息集中出现,对债券发行市场造成利空影响。现在的情况是,高等级的债券主动回避高利率,对发行成本有要求,在目前利率比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不发,而低等级的债券企业想融资发债却发不出去了,市场上没人买。
东兴证券分析师郑良海表示,目前利率债收益率调整超过了去年12月。信用债收益率也全面上行,且近期信用风险事件明显增多,过剩行业执行去产能政策,即使去产能最好的煤炭和钢铁也并非全部改善,分化明显。除了政策周期外,企业经营层面也发生变化。
石磊表示,实际上,去年12月份以来就出现债券取消发行的情况,尤其是受债市暴跌影响,债券市场出现深度调整,市场对流动性普遍担忧,尤其是对去杆杠和调控、监管加强等政策变化。
石磊判断,预计债市拐点在二三季度,债市真正回暖可能在下半年,因为市场在等待一行三会相关债市监管政策、央行MPA考核以及美国加息等政策的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