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3月份我国主要工业指标出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下降1.1%,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12.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比前两个月收窄6.3个百分点;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月份的35.7%回升至52.0%。随着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有利因素会进一步集聚,市场预期和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将为实现制造业全面复工达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一系列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稳住经济基本面。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主要工业指标出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下降1.1%,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12.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比前两个月收窄6.3个百分点;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月份的35.7%回升至52.0%。
“总体上看,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总体是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4月2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实,有利因素会进一步集聚,市场预期和信心会进一步增强,将为实现制造业全面复工达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经济运行正出现积极变化
受疫情影响,3月中旬以来国内企业外贸退单以及弃货拒收现象增多,订单问题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大挑战。
对此,黄利斌表示,要客观分析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为宏观调控奠定良好基础。面对挑战,要立足我国产业、市场和制度优势,正确把握经济运行积极变化,稳定预期、提振信心。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和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加快恢复,市场需求出现了积极变化,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8.8%和15.8%,降幅比前两个月分别收窄15.7个和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12.4个百分点。
同时,要客观辩证地看待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新经济新动能逆势成长,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网络视频等新兴需求快速扩张。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移动互联网流量在去年同期增长129.1%的基础上再增长39.3%。产业发展方面,一季度集成电路、自动售货售票机、电子元器件产量分别增长16%、35.3%和16.2%;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
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的思路,积极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截至4月21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99.1%和95.1%,其中,湖北省分别达到98.2%和92.2%。
黄利斌表示,前期工信部梳理重点产业链中51家大型龙头企业和73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针对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组织地方、部门、行业提供精准服务。在此基础上,又梳理出41家龙头企业和379家核心配套企业,作为工信部直接开展日调度的重点企业,精准对接推动复工复产。目前上述企业已基本恢复去年同期生产水平,92家龙头企业共带动上下游40余万家中小企业协同联动复工复产。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信部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出台和落实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财税、金融政策,纾难解困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例如,通过线上平台、线上培训等方式为20多万家中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方便支撑。加大力度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防止因疫情产生新的拖欠。今年1至3月份已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288亿元。
我国产业链发展仍具备优势
疫情叠加春节假期因素导致制造业产业链受到一定影响,人流物流循环不畅,产业链上下游复工不同步等问题突出,部分重要工业品生产停滞、出口受阻,也对国际供应链造成一定影响。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情况下,近期境外疫情又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全球供应链断裂问题凸显,引发社会各界对产业链安全问题的思考,全球化分工可能面临新的格局调整。
对此,黄利斌表示,目前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结构是多年来生产要素以最高效方式自由流动、资源最优化配置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生产要素时更注重效率和成本;未来的调整是企业选择,不以政府意愿来决定。
“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中国制造’更是拥有独特优势,超大的市场规模是确保全球产业链留在我国的决定性因素,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我国发展全球产业链留足了底气。”黄利斌表示,疫情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或供应链朝着更多元化、更具韧性方向发展;我国将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留住外企外资。
实践证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远比分割和碎片化更富有韧性和弹性,更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更有利于保障和增进全球人民的福祉。中美商会3月25日的调查显示,40%的企业将按原计划加大对中国投资,比2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