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王勇日前表示,2013年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谋划未来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分析人士认为,在近两年国企改革面临瓶颈的背景下,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应是继续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例,通过变国企改革为国资改革,来化解国企改革在“有进有退”中遇到的困境。资产证券化后的国有资产,其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进退于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
目前,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已实现对国家命脉行业的绝对控制。尽管国企已基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但在房地产等高收益的非命脉产业,国企仍然“流连忘返”。那么,在命脉行业和一般性竞争领域,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进一步定义命脉行业的内涵和外延。近10年国企改革的目标演变为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正是在这个目标之下,能源、矿产、铁路、民航、军工、电信等多个领域,都被纳入命脉行业的范畴。由于缺少民间和海外资本竞争,命脉行业必然会因垄断出现一些被社会诟病的问题。比如,国有资本坐收垄断红利,自然会反对其他竞争者进入,缺少对民生和创新领域的再投入动力。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民航、铁路、电信、能源等领域,并非只有国家绝对控股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安全,这些领域可以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随着国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医疗、教育、科技等民生和创新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成为新的国家命脉行业。对于这些事关民生与创新,但非公资本无意或无力进入的公共领域,应鼓励更多国有资本进入。而对于一般性竞争领域,国企应该当断则断,不再与民争利,做到全身而退。
作者 王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