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要兼顾消费升级和民生保障

2020-04-27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
对于疫情下的经济恢复与增长,扩大内需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战略,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落点。在4月23日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

  在受疫情冲击的一季度,消费虽然出现较大下滑,但也酝酿着希望,希望主要在于线上消费、电子商务,这是抗疫期间主要崭露头角的新动能,是经济与消费的韧性所在。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在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增加电商消费始终是主旋律。其一,囿于封闭式管理,人们更多依赖“网购+快递”的模式,客观上促进了线上消费;其二,传统的B2C、C2C电商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出圈”,渐渐开始与工业、农业携手。疫情期间,某头部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卖火箭,或许可被视为例证。而工业电子商务也已得到了官方认证。在日前以“电子商务促进消费和助力经济提质升级”为主题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一级巡视员李颖表示,从消费电子商务到工业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疫情期间产地直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持续涌现,电子商务从消费端加速向生产端拓展。可以说,在电商领域,生产与消费两端已开始融通,这无疑有利于促进互联网新动能突破消费者市场,更广泛地惠及工业、农业领域。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消费中的隐忧。居民消费存在分化现象,能够为消费持续作贡献的群体,主要是城市中产以上群体以及农村较高收入人群。这部分人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而在疫情之下,仍能进行一定水平的消费。而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他们原本消费能力就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他们的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加之这部分群体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支出常集中于生活必需品,所以不少刺激消费的举措对他们效果不显著,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当下促进消费的政策应当凸显结构性、精准性,注重上下两方面,既要把握住电商勃兴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因势利导,也不能忘记困难人群的基本民生,要尽力保障他们的“下沉消费”,为他们的生计“兜底”。

  对于新动能、新趋势,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蔡裕东介绍,4月28日到5月10日,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将联合举办网购节,参与平台达到109家,小而美的网络品牌、中华老字号、“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优质家电产品等都将涵盖其中,给消费者提供实在的优惠。这类活动,正顺应了新动能勃兴、电商逆势上扬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收入人群,李克强表示,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最容易受冲击的就是困难群体。不管财力多么吃紧,都要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要增加对基层转移支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大幅扩围失业保障,实现低保和社会救助应保尽保,用好价格临时补贴机制,力保基本民生。

  可见,无论消费怎么升级,困难人群的基本需求始终是最关键的。在繁多的促进消费政策中,我们必须突出关照困难和弱势群体。例如,发放消费券应更多偏向低收入人群,力求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保障他们的基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