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求加快煤炭流通模式创新

2014-08-0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根据煤炭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将煤炭流通创新作为解决当前煤炭市场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抓手,实现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降低煤炭流通环节成本和提升环境效益的多重目标。

  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

  “十五”以来,特别是“十五”中后期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区域煤炭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开始凸现,煤炭供应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一)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已由总量供不应求转为供给相对过剩

  “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了能源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200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14.1亿吨,2009年煤炭消费量增加到29.6亿吨。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速回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开始回落。而随着国内煤炭新增产能开始进入释放期,加之国际煤炭价格的回落,国内进口煤显著增多,煤炭供给显著增加。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开始从供不应求转为供给相对过剩,价格明显回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的重大变化,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煤炭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煤炭生产重心西移后,煤炭产需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愈加突出,煤炭区域供求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

  从各省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总体判断,未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流域等煤炭主要消费区域的煤炭净调入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即这些省区的煤炭供应保障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山东、河南、安徽等东、中部产煤大省由于增量有限,而经济发展将带动煤炭需求较快增长,这些传统的煤炭调出省将会变为煤炭净调入省,即这些传统煤炭大省的煤炭流向也将会发生较大变化。总体判断,2020年前在煤炭总体供求形势好转的同时,区域供求不平衡的潜在风险却有所加大。

  (三)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2020年前,煤炭供求方面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将对区域煤炭供求格局带来较大影响,全国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一是煤炭净调入省将进一步增加,对保障全国煤炭市场稳定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煤炭主要输出地更加向西部集中,煤炭运距延长,煤炭流通环节对煤炭供应稳定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煤炭物流费用在煤炭终端价格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煤炭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但进口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煤炭进口来源的变化,对我国的煤炭流通体系也带来重大影响。需要及早研究如何构建与煤炭进口流向变化相适应的煤炭流通格局,进一步提高煤炭流通效率和流通保障能力。

  四是煤炭需求的波动性将可能变大。未来5—10年,我国煤炭需求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从电力装机容量结构调整情况看,也将进一步增大煤炭需求的波动性。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形势或天气出现异常变化时,主要煤炭调入地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的风险不容忽视。

  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煤炭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国内不同区域间煤炭市场的相互影响在增强,未来煤炭供应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上游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情况,受煤炭流通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四)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煤炭供应链比较脆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近两年来虽然由于进口量快速增加和煤炭需求增速的明显回落,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给相对过剩,但必须看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煤炭主要依靠外部调入的格局并未改变,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煤炭供应链比较脆弱的状况也未根本改变,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