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长三角探路双循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2020-08-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8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安徽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并发表讲话,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长三角的增长极效应对于稳定宏观经济作用突出。在带动提升国家竞争力作用和区域协调发展上,长三角也能发挥强大作用。

谈及如何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多位受访专家建议,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并将其转化为成果。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需要加紧推进长三角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联合设立各类基金等行动。

为双循环探路

习近平强调,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针对新发展格局的探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长三角各省份积极响应。

上海提出,切实发挥上海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安徽提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聚焦“线上线下”促消费、“两新一重”扩投资、“网购报税+线下自提”稳外资外贸,着力推动“扩内需”与“稳外贸”相结合。

江苏表示,要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立足江苏全产业链配套优势,依托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依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创造积极条件,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浙江指出,以高水平开放应对逆全球化,探索创新牵引、内需支撑的高水平内生发展模式,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大胆实践、多作贡献。要以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引领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培育高水平现代化的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研发强度来衡量,整体上看长三角地区都是全国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有基础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地区和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地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据显示,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幅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南京市还出现逆势正增长,成为疫情期间唯一实现一季度GDP正增长的万亿GDP城市。

冯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三角经济体量大、人口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分量重。在探索新发展格局方面,关键是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在双循环中的作用。

具体来看,就长三角内部而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仍有一些环节有待进一步打通,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长三角带动国内经济而言,要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加强长三角对沿海经济带、对长江经济带以及对其他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就长三角参与国际大循环而言,就是要充分巩固和发挥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保障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为推动全球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