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与股权直投子公司等,使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十年前,当国内首款银行理财产品出世之时,或许很多人很难想到此后引发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会如此猛烈,如此迅速。
理财业务在随后几年之内即逐渐取代了银行外汇业务的地位,将银行原有“存、贷、汇”的三大业务格局变革为“存、贷、理”。
十年后的今天,银行理财业务的余额竟超过13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末中国银行业本外币总资产二分之一。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则被视为这股“洪水猛兽”的发端者。
据了解,十年间,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累计规模超过了7万亿元,理财余额达到了6500亿元,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3%。
即便如此,在四大行和股份行的追赶和竞争下,光大银行一路创新所取得的地位也正在迅速膨胀的理财大军中一点点淹没,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都在消磨着光大银行已有的优势。
没有人愿意让往日的光辉轻易褪去。
2013年5月,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试水理财事业部模式;2013年10月,光大银行参与首批银行资管试点;2014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资产管理受托业务。
在光大银行的战略中,转型资产管理所带给光大银行的将不仅仅是理财业务的提升和竞争力重构,更为重要的是支撑光大银行的再次转型。
10年7万亿
2004年,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当时,利率市场化开始推进,资本约束不断加强,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产生脱敏效应,使得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银行向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光大银行副行长张华宇表示称。
相比于大行,股份制银行当时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由于资本金有限,加上国家对信贷结构、信贷业务的宏观调控,股份制银行的业务范围、展业经营受到很大的约束。当时总股本仅82.17亿元、资本充足率不到5%的光大银行摆脱困境的欲望更为强烈。
2004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的首只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A计划。在此之前,虽然银行理财的雏形已经在四大行中出现,但也仅是对公客户的机构化存款,银行理财走入大众还是首次。
随后,光大银行又在2004年9月推出了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大众理财的长期缺乏让这个市场攒足了劲头。从2004年10月开始,其他股份行、四大行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据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介绍称,从2004年以光大银行为代表的第一批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业务以来,我国的理财业务每年的增长都在50%以上。
光大银行似乎尝到了困境中创新的“甜头”。在光大银行理财十年的成绩单中,还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第一。
如国内第一款以银行间债券为投资标的理财产品;第一款内嵌交叉货币交易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一款信用连接理财产品;第一款信托投资产品;第一款内嵌A股的理财产品;第一款基金理财产品;第一款私募基金宝理财产品等。
长此以往,光大银行也早被业内打上了鲜明的理财标签。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十年间,光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超过了7万亿元,理财余额达到了6500亿元。
进军大资管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理财市场的潜力远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要大得多。
在整个银行理财“十年疯狂”的过程中,虽然光大银行尽力保持着创新的劲头,但其领先的地位已然被一些股份制银行、四大行所赶超。最新的信息显示,在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6500亿元的存续余额仅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逐渐显露出了风险的堆积和创新的瓶颈,原有的理财发行模式、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之间的栅栏缺失问题都亟待改变。
包括光大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如今站在了下一步探索的十字路口,理财业务改革、理财换轨的迹象愈加明显。
“我们认为,应该坚持"回归本源、跨界布局"的理念,在投资端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在客户端向财务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升级,真正转为代客、受托业务。”张华宇称。
2013年5月,光大银行将零售业务板块下的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原零售业务部的总经理张旭阳调任资产管理部的首任总经理。在银监会2013年下半年开启的银行资管业务试点中,光大银行成为11家首批银行之一。
据了解,在该次试点中,光大银行“稳健一号”、“颐享阳光”两款共约25亿元认购了各家银行所发行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目前,已不仅是光大银行,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都成立了资产管理部或类似职能的一级部门。
银行理财业务向资管转型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
“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与股权直投子公司,允许商业银行成为企业年金、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人等,使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张旭阳对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表示。
转型支撑点
事实上,理财的转型并没有那么简单。其所涉及的零售业务、投资体系能力的转型对一家银行来说必须有着“伤筋动骨”的勇气。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从2013年开始,光大银行就开始加快“大零售”转型的节奏。2013年,零售存款占比上升至24.9%,零售贷款占比上升至33.5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接近150亿元。
“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三条路可走,分别是投行、零售银行、大资管。”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认为,“其中,大资管这条路并不好走,需要产品的丰富,综合能力的提升,银行全方位能力体系的重构。”
站在目前的内外环境下,光大银行的转型也势在必为。而在光大银行的转型战略中,“大资管”成为了与零售转型并列的一个战略方向。
在张旭阳看来,“商业银行应该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市场化业务的发展来应对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这也是光大银行站在理财十年这个时点的思考结果。
据张旭阳介绍称,光大银行未来将成为多纬、多α、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商与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2014年2月,光大银行推出了资管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受托资产管理业务。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该项业务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元,按照光大银行的规划,2014年,其受托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记者 袁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