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爆发增长的经营业绩到了7月反成了横在券商面前的一个坎,27家已公布7月月报的上市券商,业绩表现不如人意,共实现营业收入154.40亿元,净利润60.86亿元,同比环比均出现高基数的剧烈波动,受制于今年市场的整体环境,券商资管业务也正面临发展瓶颈,业绩整体低于预期,市场分化明显。
10家券商利润腰斩
截至8月9日,根据choice数据,27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7年7月份经营数据,共实现营收154.40亿元,环比减少43%,实现净利润60.86亿元,环比减少35%。
7月券商行业继续分化,大部分券商业绩遭遇“滑铁卢”,27家证券公司中只有4家公司实现营收环比增长,5家公司净利实现环比上升。
即便是上月最为赚钱的中信证券共实现营收16.08亿元,完成净利7.42亿元,但是其净利环比仍然下跌16.09%。此外,还有兴业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16家公司净利实现了破亿元。
7月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长的的4家公司中国金证券增长最为迅速,上月营收实现环比增长62.94%,它也是7月净利增长幅度最大的公司,环比增幅达93.25%。除此以外,实现双增长的招商证券、东北证券和国信证券这三家公司,它们营业收入分别为11.73亿元、2.76亿元、10.6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5.46亿元、1.24亿元和4.48亿元,不过,三家公司的营收环比增长仅是个位数。
在27家券商中,有20余家公司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更有10家券商的净利润被腰斩,环比下跌超过50%以上。
而营收和净利下跌最为严重的当属太平洋,其营收环比下跌超过87%,而净利环比下跌则达到138.55%,7月份更是出现了4827万元的亏损,这也是太平洋今年以来第4个月度出现亏损,此外,东方证券、第一创业以及投行曾经遭遇监管机构处罚的西南证券环比下跌都超过70%以上。
机构唱好股东减持
7月市场持续回暖,上证综指上升2.7%,深圳成指小幅下滑0.1%,券商指数上升3.8%。分条线看,除了资管业务承压以外,其余业务的经营环境都整体向好发展。
两市交易活跃度7月延续向好改善,根据wind统计,2017年7月两市成交金额为9.73万亿,环比上升15.25%。日均成交金额为4633.58亿元,环比上升20.74%。两融余额重回9000亿元,环比上升2.41%至9011亿元。股质待回购余额较6月末环比上升4.32%。
7月IPO募资规模149亿元,再融资募资645亿元,债承金额4227亿元,2017Q2券商资管业务规模18.1万亿元,较Q1环比首次出现下滑,降幅约4%。其中,集合计划规模下滑3%,定向计划规模下滑4%,专项计划规模下滑7%。在券商资管去通道的基调下,定向下滑乃意料之中,但集合、专项计划也双双下滑,这与预期有所背离。券商资管业务在去通道趋势的影响下,告别了过去五年高歌猛进的时代,进入了瓶颈期。
尽管7月业绩数字并不好看,但是对券商股的未来前景,多家机构都表示乐观,平安证券认为虽然7月券商业绩较6月有所回落,但是交易活跃度持续回升,两融业务稳步增长,A股纳入MSCI也持续对于权重较大且处在价值洼地的券商板块构成利好,券商股目前估值较低,存在一定安全边际,且在大盘企稳回升时弹性,维持强于大市的评级。
华金证券分析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打破金融行业存在许久的“刚兑”困局,促使企业负债率的下降,实现微观层面的“降杠杆”目标,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防控金融风险积聚的关键路径,而券商作为直融重要的中介机构,未来将优先受益,目前券商股依旧处于估值洼地,7月颁布的券商监管新规对于评级加减分细则进行了修改,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集中,龙头券商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和长期发展方向不变,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直接融资重要性的情况下,华泰证券沈娟认为未来几年直接融资市场将大发展,进而撬动股权投资发展。券商行业中长期受益于投行产业链+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业务链已展开,结构渐优化,行业处于长期制度利好与短期市场回暖的状态,行业边际改善效应逐渐显现。
不过,也有一些券商股东选择减持离场,比如较5月初低点时已上涨超过20%的华泰证券近日受到了大股东宏图高科的抛售,2017年一季度显示宏图高科为华泰证券的第八大股东,持有1.32亿股,占总股本的1.85%。近日其已分批减持华泰证券930.27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13%,预计产生投资收益1.82亿元,经上述减持之后,宏图高科持有华泰证券1.2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72%。另外方正证券近期也遭遇了减持风暴,6月29日至7月7日,东方集团共计出售方正证券股票1917万股,占方正证券总股本的0.23%,累计成交金额1.92亿元,另外,在8月3日,又在均价9.05元/股完成了一笔300万股的大宗交易,金额达27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