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紧锣密鼓推进IPO配套规则,发审会重启晚于前期预计

2014-04-17   来源:中国证券网
分享到:
数企业称待命周五预披露,IPO初审会最快下周举行。

  因在审企业需要补充最新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目前还没有召开首发企业的发审会,相关工作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工作进程。

  针对IPO重启传闻,证监会16日回应称,目前还没有召开首发企业的发审会,相关工作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工作进程。

  证监会表示,自去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中国证监会一直按照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正常推进首发申请审核工作。因在审企业需要补充最新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目前还没有召开首发企业的发审会,相关工作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工作进程。

  对此,有市场人士判断,4月份重启发审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新股的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到4月14日才结束,而网下投资者备案需要十个工作日,IPO重启最快也要等到5月份了。

  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上,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新股发行并没有停,只是因为企业集中发年报而自然停止,等到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出来,就会按照程序走了。

  证监会同时称,随着企业补充材料工作陆续完成,具备条件的企业将按照正常程序推进后续审核工作。召开首发企业发审会前五天,中国证监会将依规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上会企业名单和会议日期等。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IPO申报情况表,目前,IPO排队企业总数已经降至675家,其中,有287家处于初审状态。

  “发审会的召开,恐怕没有大家所预期的那么快。”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在“小国九条”落实措施出台之前,发审会不会召开。

  “小国九条”,是指去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

  发审会何时重启,还需等待新股发行改革的相关配套规则出齐。

  记者了解到,目前,证监会正制定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相关举措,并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对即期回报的摊薄及填补措施有关事项。

  对于新股发行改革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修改)进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4月11日表示,为落实本次新股发行改革的有关要求,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已完成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老股转让办法等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并完善有关信息披露规则。同时,为落实“小国九条”,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关于落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等规定。

  中介机构“告别”发审委 IPO重启前证监会“查遗补缺”

  随着IPO重启逼近,新一届主板发审委换届工作也“如箭在弦”。按照往年惯例,证监会在每年5月份都会公布新一届主板发审委成员名单。今年亦不例外。

  4月15日晚间,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监管层已经在着手换届事宜了。而且,跟以往相比,这次发审委成员结构调整变化很大。”

  “《证监会发审委办法》规定,发审委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可以连任,但最长不超过3届。在连续3届任期已满之后,今年有部分委员将退下来。不过,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在补充提名的新一届候选名单中,包括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将不再推荐新候选委员,而是改由投资公司等市场机构推荐。”

  此前,每届发审会候选人都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和相关基金管理公司向证监会推荐。

  证监会将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对候选人执业情况进行核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证监会发审委提名委员会资格审定,由证监会主席办公会议决定最终入选名单。因此,只有在外界对候选人无异议情况下,上述候选人最终才能成为发审会委员。

  “取消上述中介机构推荐新任发审委委员候选名单,还是有避嫌的成份在里面,此举或为进一步凸现发审委的公正性。”上述知情人士对此认为。

  成员结构大洗牌

  “我们已经得到消息了,不能再推荐新的发审委委员候选人了。”4月16日,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此前,该合伙人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一名负责人曾出任主板发审委委员。

  去年5月底,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正式成立。证监会共聘任25人为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委员,其中24人为第十四届主板发审委委员续聘。

  据《证监会发审委办法》规定,主板发审委委员为 25 名,部分委员可以为专职。其中,证监会人员5名,证监会以外的人员20名。

  在25人名单中,专职委员共计16人,分别是李旭冬、刘艳、刘勇 、陆宏达、汪阳、陈翔、张永卫、吴钧、项剑、郑卫军、荣健、姜业清、涂益、栗皓、梁锋、颜克兵。

  兼职委员有9人,分别是李曙光、朱毅、杜兵、张玮、余辉、郑秀荣、徐晓波、谢军、储钢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连任最多不能超过三届及委员人数不变的话,接下来的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至少将补充10名新委员。而在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委员中,李曙光、李旭冬、刘艳、陆宏达、荣健、涂益、谢军、徐晓波、郑卫军、郑秀荣等10名委员都已连任三届。

  其中,来自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专职委员就有6个,分别包括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副总经理李旭冬、中瑞岳华合伙人荣健、普华永道合伙人涂益、信永中和合伙人郑卫军和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艳、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陆宏达。

  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一位资深保代对此则认为,新一届发审委成员大洗牌背后,监管层是有意在淡化中介机构的色彩。对于掌握了拟上市企业“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委员们来说,他们自身也是利益中人。

  “事实上,在此之前,尽管很多拟上市企业都知道证监会在发审制度上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规定,但是他们在选择中介机构时更愿意选择那些与发审委委员关联的中介机构。”该保代直言,“我们也会跟客户说,最好选择”有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也就是说,这些会计师或律师事务所中,有现任或前任发审委委员。”

  “末代”发审委?

  此外,上述会所合伙人还称,如按照监管层有关部署,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很有可能将成为最后一届发审委。“如果注册制顺利实施,发审委也就失去意义了。”该负责人认为。

  4月10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IPO注册制改革草案年底出台。

  此前,在2014年“两会 ”期间的记者见面会上,肖钢曾表示,证监会2014年的任务是研究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方案,方案今年可以完成,但注册制正式实施要待《证券法》修改之后。如2015年《证券法》修改完成,那么注册制就能实施。

  同样,上述券商资深保代也认为,近期,证监会在组织机构上大规模的调整也不排除为注册制作铺垫的意味。

  “决策层已将注册制纳入到证监会改革进程之中,上有政策支持,下有市场需求,监管层力推注册制的决心与动力不言而喻。”该保代称。

  4月11日,证监会公布了调整完成后的内设机构,人员配置也已全部到位。与此同时,在各项紧锣密鼓的调整背后,现任发审委也即将重启IPO审核工作。

  4月16日,证监会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自去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一直按照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正常推进首发申请审核工作。因在审企业需补充最新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目前还没有召开首发企业的发审会,相关工作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工作进程。

  随着企业补充材料工作陆续完成,具备条件的企业将按正常程序推进后续审核工作。召开首发企业发审会前五天,证监会将依规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上会企业名单和会议日期等。

  “我们已按照证监会最新通知精神上报了IPO更新材料,估计最快月底即可启动。”前述券商资深保代透露。

  另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截至上周末,A股IPO在审或过会待发(不含中止审查)的拟上市企业总数为669家,其中上交所163家,深交所中小板 275家,创业板 231家。

作者 朱宝琛